【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刘赟 文图)往日因“苹果”而崛起的大白马,如今正在遭遇“信仰”破灭。
今年以来,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立讯精密股价持续下探。截至3月25日收盘报32.89元,和今年1月14日的年内高点每股63.26元相比,立讯精密股价已几乎腰斩,市值蒸发超2000亿元。
不只是立讯精密,苹果概念股最近都不太“好过”。Wind数据显示,从年初以来,40只苹果概念股中,仅有8只股价上涨。立讯精密、欣旺达、领益智造、东山精密、歌尔股份等跌幅超30%。
业绩优秀仍难挡股价下跌
3月22日晚间,立讯精密公布两份业绩公告。
其2020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8.70亿元,同比增长46.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33亿元,同比增长53.44%。同时发布的一季报数据显示,实现净利润13.3亿元~13.7亿元,同比增长35%~40%。
直观来看,这是两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但或许市场对于“果链”的信仰破灭,在随后两个交易日立讯精密股价仍接连下探。
截至3月25日收盘,立讯精密股价从1月14日最高点63.26元跌至32.89元,股价接近“腰斩”。
目前立讯精密股东户数达44万户,对此,有股民表示立讯精密“股价看不见底”,也有股民表示“已割肉”。
2010年,立讯精密在深交所上市。彼时招股书显示,2007年至2009年,立讯精密向富士康的销售额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7.73%、56.46%、45.38%。
自2010年上市之后,立讯精密不断通过并购和参股的方式拓展上下游产品线。
2011年,立讯精密耗资10.77亿元收购了昆山联滔60%的股权,后者与苹果有直接的业务往来,自此成功切入苹果供应链。2012年,立讯精密收购科尔通,正式切入华为、艾默生的通信和医疗市场。此后,又通过收购源光电装,切入到汽车线缆领域。
这一连串的收购,使立讯精密顺利进入了苹果核心产业链。
2017年,立讯精密成为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的重要代工企业,从此更是与苹果形成了深度绑定。
据其2019年年报显示,苹果带来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5.43%,远超其他客户。
苹果AirPods增速放缓市场预期
实控人大笔减持
大量收购资产使立讯精密迅速扩大规模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但也为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2015年~2019年年报显示,立讯精密的投资现金流分别为-62.98亿、-49.28亿、-25.96亿、-38.01亿、-12.31亿。2020年前三季度更是攀升至-68.97亿元,可以看出其现金流颇为紧张。
作为代工企业,议价能力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自2015年以来,立讯精密的毛利率已呈现了连年下降的态势。
或许也是意识到代工模式对于营收能力的局限,立讯精密近几年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由2015年的5.8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3.8亿元,而这又使其现金流再度吃紧。
除了内部的财务压力,立讯精密的股价持续下跌也与其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苹果AirPods增速放缓市场预期、控股股东大手笔减持等事件有关。
去年12月,安费诺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指控立讯精密及子公司东莞立讯精密等5家企业的产品侵犯其专利权。而后,美国ITC决定对立讯精密发起337调查。
尽管立讯精密在1月24日发布了公告解释本次337调查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也并未挽回市场信心。
立讯精密对于苹果的高依赖也在逐渐显现弊端。
3月15日,素有“地表最强苹果分析师”之称的郭明錤发布研报称,据其最新的调查,AirPods在2021年前三季度出货量将衰退约25%YoY(同比增长率)至5500万部,即便预计在第三季度大量出货的新款AirPods3市场需求较预期佳而让第四季度AirPods出货量能YoY持平至2300万部,2021年AirPods出货量也将衰退至约7800万部。
立讯精密内部也不平静。2020年1月15日至今,立讯精密的实控人共有五次大额减持行为,期内共减持3.75亿股股份,总计套现183.60亿元。
机构已提前“出逃”
券商仍持续看多
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立讯精密近期也在积极向市场专递良好预期。
3月23日晚,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联合控股股东立讯有限收购纬创位于江苏昆山的两家公司已于2021年1月1日完成交割。近日,经初步审计,交易各方约定交易价格为33.50亿元。这意味着其正式切入苹果iPhone代工业务。
自立讯精密业绩发布以来,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瑞银证券等6家券商相继对立讯精密给出“买入”等评级。
其中,招商证券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但每股目标价由70元下调至60元。招商证券认为,考虑Airpods和iPhone12mini订单下修的因素,以及基于更谨慎的假设,调整立讯精密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预测至919亿元、1400亿元、1820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至72.3亿元、92.5亿元、130亿元,对应EPS(每股收益)分别为1.04元、1.32元、1.86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33倍、26倍、19倍,调整目标价至60元,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立讯精密未来3~5年高成长逻辑仍清晰确定,当前估值已具备吸引力,迎来低位布局良机。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公司围绕消费电子大客户实现零组-模组-整机垂直一体化布局,中长期成长逻辑清晰,业绩增长具备高确定性,当前位置迎来绝佳布局时点。预计公司2020/21/22年EPS为1.03/1.35/1.68元,维持“买入”评级。
不过,券商的观点与机构投资者的态度似乎并不相符。2020年四季度,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由73.45%大幅减至12.19%。与此同时散户大量进场。目前立讯精密股东户数达44万户,较年初已新增超12万户。
责编: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