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国际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有一些结构性变化,对中央银行所关切的目标‘物价的稳定和金融的稳定’,会造成显著影响。”
6月18日,2025陆家嘴论坛“增强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全体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参事室)局长(主任)王信表示,针对重要结构性因素变化,中央银行需要进行有效应对。在此过程中,中央银行之间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经济社会金融界相互交流和协调的必要性也在上升。
王信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的结构性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关税的上升,这些因素使得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受到损害,交易成本上升,对国际经济会造成不利影响。虽然对主要进口国和主要出口国的影响存在区别,但这可能会使得各国货币政策分化进一步明显。
第二,当前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发中央银行界的重视。上述因素会对产出、就业和物价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对金融体系产生直接冲击,使得金融风险上升。
第三,AI的普遍使用对宏观经济而言是一个复杂问题。一方面,AI的普遍使用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创造其他就业机会,因此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对AI的很多问题没有共识,监管方面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协调或者改进体系,那么AI更广泛地使用可能会增加金融风险,这对中央银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王信表示,以上重要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中央银行关切的目标。下一阶段,中央银行应该采取一些重要针对性措施。
一是完善宏观经济的分析,要把地缘政治的变化、AI的使用以及气候变化、自然环境等因素纳入宏观经济分析中。例如,进一步建立和改进气候宏观经济模型。
二是中央银行需要强化和市场的有效沟通。现在已经有一些重要的中央银行在主要预测之外还增加了市场分析,这都是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努力。
三是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来讲,进一步改进货币政策的调控框架非常重要,也就是从数量型为主转向价格型为主的调控框架。
四是AI的使用、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恶化等因素和中央银行所关切的目标是直接相关的,中央银行需要在其职责范围内采取必要措施,甚至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来加以应对。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就采取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这样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
五是做好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对气候变化的风险、自然环境恶化的风险进一步纳入金融监管的框架,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和压力测试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回到今天的主题,中央银行之间的协调。IMF、BIS等国际机构,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对话和协调,在G20层面上更多探讨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突出挑战,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恶化等方面。”王信表示,虽然当前仍面临很大的挑战,但各个国家加强对话、加强协调以及需求的迫切性再增强的话,也可以保持一点点的乐观。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