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夏晨翔】生物医药产业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是值得深耕的蓝海市场。近年来,河南省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长期深耕医药领域的专家,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中国医药天方药业副总经理樊振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比较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以及原辅料高质量发展等领域,重点关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突破。
聚焦合成生物学与中药全产业链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合成生物学在推动医药、农业、环保等多个领域创新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樊振表示,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合成生物产业仍存在政策引导不足、资金支持有限、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他认为,政策、资金和人才培养应实现三方合力,推动合成生物学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应用。为合成生物学的研发和应用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助力我国合成生物产业迈向国际前沿。
此外,樊振还特别关注中药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他表示,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疗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然而,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仍存在技术落后、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中药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公司所在的驻马店市,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加工水平和品牌建设仍有待提升。”樊振表示,推动中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还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创新药与高端仿制药并重
让患者能够用上“中国好药”
“作为企业,要以需求为牵引,以创新为动力,提升技术工艺水平,努力研发更多新药好药,更好造福人民群众。”樊振表示。
谈及当前天方药业的研发方向和重点项目,樊振告诉记者,天方药业正致力于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研发。
据介绍,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天方药业已布局开展2个国家1类创新药的研发工作。其中,TTPN729用于男性健康领域,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预计2027年上市。樊振表示,这一项目的成功研发将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为国产创新药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高端仿制药领域,天方药业也持续发力,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成功上市了一批高端仿制药,如二甲双胍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这些仿制药的上市使得同类进口药大幅降价,让患者能够用上“中国好药”,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这些研发方向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天方药业的行业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研发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线质量和疗效,满足更多患者的临床需求,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樊振说。
河南省生物医药创新突破路径:
政策、人才、产业链等协同发力
河南省生物医药实现创新突破可以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作为长期深耕医药领域的专家,樊振认为,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优化创新生态;二是构建开放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聚焦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创新高地;四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集群效应;五是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原创性研究。
樊振表示,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和创新产品。然而,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樊振说,政府可以出台更多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政策,比如加大税收优惠、提供研发补贴、优化审批流程等,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和高效的创新环境。
同时,河南省可以搭建开放合作的创新平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新网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
在人才培养方面,樊振表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河南省可以加大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为产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此外,可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樊振表示,可以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最后,樊振还表示,研发投入是创新的基石。企业应坚定不移地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针对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的原创性研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容错机制等方式,鼓励团队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难题,为产业的持续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责编: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