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周报(6月22日~6月28日)
链上新动能
链上新动能
第14 期
2024-06-28
要闻关注
王凯在郑州调研时强调 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6月27日,省长王凯到郑州市实地调研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情况。王凯来到位于郑州市高新区的智能传感器 MEMS 研发服务平台、紫光超级智能工厂等重点项目施工现场,详细了解项目整体规划,实地察看建设进度。他强调,要创新中试平台管理运营机制,融合成果、技术、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要素,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中试熟化服务。要瞄准科技前沿,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持续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要强化服务保障,加强施工管理,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王凯在郑州调研
科技部:加快论证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月26日,科技部党组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加快论证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基础研究根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部:加快论证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国务院国资委: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6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围绕探索基础前沿,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牵头组织实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切实发挥科研院所作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共性技术研发和跨行业跨领域技术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行业研究院。

国务院国资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眼产业链整体突破
政策动态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四项促进新质生产力政策文件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加快推动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2024—2027)》《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工作方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实施方案》等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相关文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倒逼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河南实践
驻马店:传统农区长出“芯”产业

盛夏时节,在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驻马店,熟悉的农田农庄外,一座座带有“半导体”“电子信息”“智能”等词语的标准化厂区不时映入眼帘。

传统农区加速崛起的“芯”动力令人眼前一亮。当地一句用来称赞人的颜值气质不俗的俚语“高大利亮白”,此刻用在蓬勃生长的新质生产力项目上,似乎也恰如其分。

中原之中,不甘居中。今日的驻马店正以换道领跑战略引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链企业达170多家,年产值100亿元,“高大利亮白”的电子信息产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⑦丨驻马店:传统农区长出“芯”产业
洛阳:创新成果“落地” 产业链群“迎风”

传统焕新的洛阳,是观察河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样本。洛阳的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有哪些路径?在实践过程中当地有哪些创造性举措?带着这些问题,河南日报调研组一行来到洛阳,深入一线走访。

目前,洛阳正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制造业企业“脱胎换骨”;一手抓风口产业引进培育,竞逐产业新赛道,以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四新一装备”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聚焦“创新”二字做好文章。调研组走访发现,洛阳以创新赋能,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⑧丨洛阳:创新成果“落地” 产业链群“迎风”
济源:“小”纳米打开“新”世界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作为新材料产业,济源纳米以极“微小”却又极富张力的特性,创下66亿元年产值,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拥有全国第三个成规模、有实力,我省唯一的纳米材料产业园……在产业变“轻”、企业变“新”、产值变“高”中,纳米产业正成为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型的重要支撑,并带来产业布局的万象更新。

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⑥丨济源:“小”纳米打开“新”世界
智库观点
张占仓: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理论逻辑分析,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为通过科技创新而形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动能,并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新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技术与必须与当地原有产业相结合。但是,对于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方式方法不同,产生的直接作用也是不同的,新动能形成的机理也可能是多种形态的。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生产力要素重组的重要变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更好集聚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符合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等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提供重要支撑。

张占仓: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立方大家谈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完善科技体制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

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切实发力,构建和完善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体制,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科技创新和发展是系统性、开放性巨大工程,要着眼于调动可以调动的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领域科研潜能,建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彰显、市场活力迸发、开放动能强劲的动力系统,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能和有力支撑。

他山之石
上海:加快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 培育产业“核爆点”

6月26日消息,上海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加快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支持企业在生物制造、脑机接口、Web3.0、元宇宙、6G、量子技术、空间信息、低空经济等新科技变革领域率先突破,培育产业“核爆点”。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和综合性应用试验场,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和技术学院,设立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心。

上海: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端制造业增长极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运行,总规模500亿元

6月21日上午,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启动运行暨首批产业专项基金组建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省级母基金定位为“耐心资本”,总规模50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650”产业体系、“10+X”未来产业体系,以及符合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可依法依规对基金其他出资人实施超额收益让利和提前转让退出让利。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往期回顾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