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蓝海市场待开拓,投资界如何精准出手?|瞰见低空经济⑨
大河财立方
2024-06-14 09:04:40
裴耘认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经济工作重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赖苏婷 北京报道】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为投融资重点。远翼投资作为追赶低空经济热潮的一员,先后投资了低空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特金智能与时的科技。

远翼投资科技合伙人、低空经济赛道负责人裴耘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时分享了自己对投资低空经济的独到见解,并深入剖析了eVTOL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并表示国内企业在低空领域具备与全球头部企业一较高下的资本。

国内企业在低空领域有比肩全球头部企业的资本

裴耘深耕TMT领域相关行业,曾在头部基金公司任职多年,其间主导并参与了多项投资,总金额超过亿美元。

对国内低空经济发展,他表达了一定的信心。“在电机、航电、飞控系统等领域,虽然国内企业与欧美的霍尼韦尔、RR、赛峰等存在一定差距,但在电池技术方面,国内企业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国内新兴市场的规模更大,政府对于这一领域给予了更多的支持。这都是我们能够在低空领域比肩全球头部企业的资本。”

他称:“从更直观的角度来看,国内企业在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的成本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以海外龙头企业Joby为例,其招股书中提到,未来小规模量产时单机的成本可能达到130万美元。对比国内时的科技,企业已经实现了90%的零部件国产化,预计未来的成本可能仅为Joby的一半左右。”

据了解,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2023年,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无人机飞行时长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近2万家。中国消费级无人机目前占全球74%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5%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作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之一的eVTOL发展前景更加明朗。去年,远翼投资所参投的时的科技自主研发的E20 eVTOL进行首轮飞行测试,首飞成功标志着E20 eVTOL的设计、研发、制造、飞行全面贯通。与此同时,峰飞航空、沃兰特航空、御风未来、小鹏汇天等公司均已发布eVTOL代表产品,试飞测试进展整体顺利。

在他看来,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经济工作重点。国内对于低空空域的改革正在加速,安徽、湖南、江西等全国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全域低空空域管理试点改革,深圳大湾区作为领头羊,也正积极推进低空空域管理试点工作,整体来看行业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推进低空产业落地,他认为未来需要各类参与方在诸多环节持续探讨和推进,包括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与适配的航线或空域开放,不同低空载具的准入标准与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出台,以及低空安全与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不同产业进入阶段不同

低空安全需求刚性和市场空间将快速提升

对于备受关注的eVTOL产业,裴耘认为:“eVTOL进入大规模商业化运用仍需时日,但从中短期来看,小规模的商业化非常值得期待。”

他分析说:“全球目前还没有一家eVTOL企业真正拿到完整的载人类通用适航证,大家看见国内厂商获批的大多是无人物流或者带特定约束条件的TC(生产许可证型号合格证)。毕竟载人航空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且全面的认证过程。但从中短期来看,小规模的商业化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旅游景区,例如跨山、跨海的特种场景,部分大力支持低空经济的区域特批的通勤航线,都有机会提前投入商业化应用。”

裴耘预计,eVTOL未来的分阶段发展,主要集中出现在三个应用场景中:第一阶段是替代现有的小型直升机场景,满足景点观光、短途接驳等低空旅游场景的需求;第二阶段将用于满足城际出行或短途旅行线路的需求,例如从高铁站/机场到其他景区、周边城市;第三个阶段出现得稍晚一些,即作为“空中的士”服务器,成为立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不同板块的投资逻辑,他表示:“针对eVTOL项目的投资会集中在早期阶段,重点关注团队、产品以及资金实力的领先地位。对于供应链零部件的投资,则选择在早到中期阶段进入,我们会关注产品组合、技术能力和财务表现。而在无人机领域,投资集中在中后期阶段,我们将关注企业在核心场景的市场渗透率、排名、规模以及财务表现。”

“我们认为行业的中游产品、地面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其中包括eVTOL和无人机。随着低空飞行器密度的提升,低空安全需求刚性和市场空间会快速提升,反无人机和低空管制方向的企业同样值得关注。”

此外,他提到,当前无人机下游产业应用在农林植保、物流、巡检、安防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涌现出了相当多的优质企业。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