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碳中和与数字经济,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举办
大河财立方
2024-04-27 13:33:00
本场论坛聚焦全球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创新议题,围绕智慧能源与能源转型、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创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内容,邀请全球知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研讨交流,搭建合作平台,为推进绿色低碳和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 文 冉衡 摄影 北京报道】4月26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北京举办。该论坛由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以下简称“航星园”)、北京市东城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协办。

本场论坛聚焦全球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创新议题,围绕智慧能源与能源转型、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创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内容,邀请全球知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研讨交流,搭建合作平台,为推进绿色低碳和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中关村东城园管理委员会主任石崇远介绍,东城区将激活用好安定门外、东直门外、永定门外3处地区的产业空间资源,打造科创金三角,孵化产业类聚的“银巷”“硅巷”“文巷”“杏巷”,引导科技回归都市,做强“硅巷”展示区。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剑锋表示,近年来,航星园不断提升园区服务品质、引入高精尖产业、打造产业生态、构建创新企业培育体系。未来,航星园将重点发展智慧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产业组团。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姚望表示,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推动,欧美同学会将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践行民间外交使命,为国际科技创新协同合作、为欧美同学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力量。

欧洲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严晋跃和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名誉主席艾琳·皮韦蒂进行主旨演讲,探讨通过“数字化+能源转型”和技术升级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以人为本”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和社会发展。

严晋跃认为,能源系统的灵活性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加强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建设,对于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艾琳·皮韦蒂表示,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和碳中和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始终将人的福祉放在首位,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球人民。

论坛现场,东城区硅巷创新大赛计划、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联合创新实验室和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产业创新联合体等成果进行集中发布。

其中,在全国率先发起的“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联合创新实验室及数创联合体”,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以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以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的作用发挥为重点,强化场景需求牵引,助力产业要素成网成链、培育产业聚链成群、优势产业聚链成势,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第二阶段主旨演讲环节中,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刘聪敏,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为,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安娜·苏德霍莫,安永大中华区能源与基础设施主管合伙人、碳中和主管合伙人朱亚明,丹麦格兰富工业集团全球高级市场总监尼尔斯·彼得森,瑞典恩华特大中华、东南亚及印度大区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王艾英等6位专家,从氢能关键装备检测评价和标准体系建设、氢能新质生产力研究、数字化推进智慧城市碳中和进程、能源转型与ESG主题等方面进行分享。

在高峰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与数字化‘双转型’”主题展开深度讨论,并分享行业见解和经验。他们表示,科技创新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在引领着绿色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为绿色与数字化双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促使各行业更深入地思考政策、技术与产业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向碳中和的目标迈进。

责编:陶纪燕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