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赖苏婷 北京报道】中国第一家外资医院和睦家医疗,在两次退市后,近日传出融资和上市消息。
消息称,和睦家医疗正计划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数亿美元,并可能会在某个时点寻求重新上市,和睦家医疗已向潜在投资者发出邀请。
针对上述消息,和睦家医疗的回应是“不予置评”。
3月15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向北京西城区和睦家某诊所的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对方表示:“并未听说有上市消息。”
此前,和睦家在7年内第二次从美股退市。
业内人士认为,内地私立医院数量少、医生资源难及公立医院、收费价格偏高,如果服务优势仅停留在“服务好”,相比于公立医院提供的高端医疗服务,并不占上风。
和睦家:全职医生共426人,来自25个国家或地区
和睦家医疗成立于1997年,由李碧菁创办。7年之间和睦家两次退市,并几度易手。
2019年底,新风天域公司以99亿元向复星医药和TPG收购和睦家医疗,和睦家借新风医疗上市,第二次成功登陆美股。2021年8月,和睦家医疗的运营方新风医疗集团,宣布已就私有化签署最终协议,和睦家将再一次私有化退市。
业内人士推测,复星医药转手和睦家给新风天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开医院是重资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有些拖累母公司报表。
在北京西城区的和睦家门诊处,记者看到门诊部的环境干净整洁,就医人数相对较少,并且提供中英双语服务。
和睦家官网显示,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青岛、博鳌等地设有医院和诊所,全职医生共426人,来自25个国家或地区,兼职专家团队超过1000人,护理团队900余人。
在社交平台上,多位用户分享自己在和睦家的就医体验。
其中,刘先生表示:“和睦家的收费较高,单单门诊费就将近2000元,但看中了其24小时的服务,在北京医疗资源紧张的环境下,可以随时解决就医需求,等于花钱买舒心。”
多位和睦家的客户提到,会选择购买高端医保,以便支付和睦家服务所需的费用。
有多位用户强调,如果发生了重大疾病,三甲医院才是首选,更加信任公立医院的知名医生。“选择和睦家主要是因为其服务好、便捷,但医生的资源肯定没有办法和公立医院相比较。”用户何女士说。
专家:私立医院缺乏核心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公立医院提供的高端医疗服务,私立医院的优势不明显,原因是数量较少、医生资源有限及收费价格高且不透明。
“相比于成熟的市场,内地的私立医院数量少,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在服务的定价标准和服务标准方面,不够透明与统一。因此,许多高净值人士会选择到境外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比如香港、日本等。”从事香港高端医疗服务行业的林女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此外,私立医院在患者选择医疗服务时,最看重的医生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表示,当前国内私立医院规模较小,主要还是从服务上面提供更个性化的、便捷的高质量服务。私立医院有高质量的辅助服务,但没有核心业务,没有很好的手段留住拥有高端医疗技术的专家团队,靠“候鸟式”的团队无法做大做强。
在定价方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刘卫东认为公立医院提供的高端医疗服务优势更为明显。“从高端医疗服务的提供来看,公立医院还是占主要的比重,除了人才技术设备优势以外,公立医院的收费定价较低,除住院和门诊诊查费、护理费、床位费四项可以自主定价,其他都只能按医保收费。”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私立专科医院每年破产重整数量由疫情前2019年的316家(占总数的3.7%)逐年增长到2022年的681家(占总数的6.2%),年复合增长率20%。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