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 实习生 刘豫】7月19日,#周杰伦演唱会2张连座票黄牛叫价15万#登上微博热搜榜,超3亿次的围观、1.3万次的讨论,将矛头直指“黄牛”乱象。这背后,也折射出今年以来演唱会市场的“非常规”火爆。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热度最高的就是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会。
14万张门票,1秒抢空;近30万张门票,5秒售罄;仅有8000张门票,却有62万人想看……诸如此类,已屡见不鲜。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今年演唱会的火爆并非“常规现象”,预计随着热度降低,会逐步回归平稳状态。但“黄牛”问题由来已久、沉疴难起,要使行业有序发展,必须破解。
上半年举行大型演唱会、音乐节506场,
众多场次一票难求
“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几乎座无虚席,气氛超级好。”马乐冉是一名大三学生,在郑州本地上学。为了看五月天乐队的演唱会,她5月25日从郑州出发,在北京待了一周多时间。
五月天2023北京鸟巢演唱会共分《好好好想见到你》和《诺亚方舟10周年进化复刻限定版》两个主题,每个主题各演出三天,总观众人数近30万。
“开票后,短短几秒钟票就售罄了。”马乐冉说,“两个主题的演唱会我都想看,其中一场抢不到票,只好找了‘黄牛’。”在她看来,今年演唱会场次数量惊人,远超往年,大众的热情也十分高涨。
作为鹿晗的粉丝,家住郑州的王金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黄牛”手中买到了两张2023鹿晗“πDAY”演唱会重庆站的门票。“为了更好的观感体验,这场演唱会仅有一万多个座位,真是‘僧多粥少’。”王金妍感叹道。
在社交平台上,“黄牛”的存在感也随之高涨。记者注意到,近一个月来某“黄牛”平均每天发10条关于演唱会的朋友圈。“今年演唱会、音乐节比前两年多很多,感觉大家都在报复性消费。”该“黄牛”说。
作为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体育馆馆长,王亨对此有深切体会。
“今年以来,能明显感受到演出频次的增多。”王亨说,“光是4月份,我周末加班的时间就累计有六七十个小时,因为需要协调各个部门,拨打电话的时长有1600多分钟。5月份更忙碌,当时连开了3场大型演出。”
王亨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一般4月至12月底是举办演唱会的热门时间,今年奥体中心已成功举办了5场大型演出。接下来从9月份到年底,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场,预计全年有10场。
“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经纪公司和艺人的团队也需要运转,各方都有需求,因此演唱会十分火热。”王亨说。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人数550.10万人次。其中,二季度演出428场,环比增长448.72%;演出票房收入22.31亿元,环比增长738.6%;观众人数482.33万人次,环比增长611.71%。
在“井喷式”爆发的演唱会拉动下,多地的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也迎来了消费的阶段性激增。
以周杰伦海口站演唱会为例,4天4场演唱会共吸引15.46万人次观众入场,旅游收入9.76亿元,是该市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倍;五月天北京站演唱会期间,鸟巢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三成;张信哲演唱会当天,武汉体育中心附近异地游客堂食订单同比增长222%;五月天武汉站演唱会期间,武汉市博物馆、展览馆门票的异地订单同比增长超80%。
2张演唱会连座票叫价15万,
“黄牛”屡禁不止
火爆的演唱会显然已经成为拉动当地消费的重要方式,但在另一面,抢票却成了拦在消费者面前的大难题。“黄牛”正是造成“一票难求”的始作俑者之一。
7月18日,周杰伦天津站演唱会开票,4轮放票均在30秒内售罄。在大家纷纷吐槽票难抢的同时,某二手平台已有人将票面价格2000元的连坐票,定价15万元进行出售;还有“黄牛”称内场前三排售价高至19800元。
7月19日,#周杰伦演唱会2张连座票黄牛叫价15万#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位。不少网友纷纷吐槽:“500多万人抢13万张票,2张2000元的票卖15万,真成了理财产品,太离谱了!”“今年演出市场太火爆了,但也是真混乱,黄牛像是干完这票就要跑路一样,疯狂抬价,但架不住就是有人买啊。”
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的4名购票者,也均是抢不到票找了“黄牛”,其中三名购票价格根据明星咖位、票源多少等因素,加价在140元至1000元不等。
“鹿晗的票真的很难买,总共就一万多张,我当时找了代抢,两张票各加了1000元才买到。”王金妍说,“并且我买的不是最贵的票,最优位置的票要加价1500元,实在负担不起。”
“朋友圈‘黄牛’的票价在1000元以上,太贵了。”观看薛之谦郑州站演唱会的姜玉菡说,“后来我从‘闲鱼’上购买,原价717元的票,加价至850元,这个溢价在接受范围之内。”
与其他三人不同,大学生张垚购买的李荣浩郑州站演唱会“黄牛票”价格仅是原价票的一半。“我找的是熟人‘黄牛’,他们有自己的购票渠道。在他们的系统软件上,票价是波动的,而我正好在价格‘跳水’时买的,所以很便宜。并且‘黄牛票’与官方售票并不属于同一渠道,因此官网显示‘已售罄’不影响其仍能买到票。”
记者了解到,为了牟取更大利益,一些售票平台会与“黄牛”合作,恶意压票,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溢价票;不少“黄牛”通过内部渠道或者利用技术手段大量抢票囤票;也有部分场务工作人员或抢到票的人溢价转卖个人门票,从中获利。
在闲鱼平台上,某位卖家表示,一般纸质版门票,在检票时携带个人身份证就能进场。而对于“强实名制”的门票,“黄牛”会在朋友圈发布“接代拍”的消息,根据明星咖位的不同,“代拍们”在抢到票后,“黄牛”会给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报酬。
网友呼吁“强实名”制,
“黄牛”乱象何时休?
“黄牛”之风猖獗,扰乱演唱会秩序,消费者苦“黄牛”久矣。打击“黄牛”该如何出招?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演出票务市场仍存在“黄牛”线上网络难以清查、跨区域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二手交易平台“黄牛”身份不易甄别、票源渠道及流向尚不透明等问题,应持续推动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增强提升人防技防能力,打响票务乱象整治“持久战”。不少网友和学者呼吁,让实名制覆盖购票和演出入场核验环节,特别是要强实名。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已经有一些演唱会开始施行“强实名”机制,并且只能退款、禁止转赠;部分场地在检票时运用机器“人脸识别”,降低“蒙混过关”的概率;甚至一些明星推出专属App,只有答对题的歌迷们才能购买……
政策层面,4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部分热门演出存在“黄牛”炒票的问题,提出要切实规范演出票务市场秩序。
一方面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将社会关注度高、票务供需紧张的营业性演出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提前进行研判;另一方面要督促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
《通知》要求,对在票务经营中发现有炒票问题或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及时约谈演出举办单位和演出票务经营单位,督促整改;要联合属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打击“黄牛”炒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演唱会市场的火爆,让“黄牛”这一痼疾进一步凸显。在打击乱象的同时,演唱会的高温还会持续多久?
“年内演唱会的火爆应该会持续,还有些没赶上的明星排到了明年,但后续热度应该会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王亨说。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