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 文图)建设现代化河南,须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民营经济发展与县域现代化之间有何关联,如何更好地实现相互赋能?9月20日,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其中,主题为“民营经济发展与县域现代化”的分论坛由河南省社科联主办、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承办。
河南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立功认为,县域现代化是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实施乡村经济战略的重要抓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县域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受疫情影响,众多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一些问题,政府部门如何科学施策、纾困保稳,企业和市场主体如何攻坚克难,创新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破局。
“未来三十年要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要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尤其是工业化。”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省人大财经委委员、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耿明斋表示,工业化的主力军是民营经济,是企业家。
耿明斋认为,要推进县域现代化,“全域”两个字不能少,要在全域内同步解决乡村振兴,实现县域全域现代化。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化,处理好土地流转问题;第二是发展工业,县域聚集之外,在乡镇适当的空间应有小规模的产业聚集,要处理好县城的工业聚集和县城以外分散空间工业布局的关系;第三是居住空间的重组,所有的重组都需要要素的改革,要素改革的核心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制革改革的方向是产权清晰基础上的市场化交易。
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苏,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省社科院原副书记周立,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学术总监、郑州大学教授李燕燕、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院院长王文剑等专家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家创业热情、三产融合与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资本红利消减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新时代下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作分享。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