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地双碳工作加速推进,碳核查、碳金融等服务悄然落地
大河财立方
2022-07-01 09:14:00
全国碳市场上线即将满一周年,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等双碳服务已悄然落地。全国碳市场如何运作?河南又该如何把握?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张克瑶 实习生 高岩 文 朱哲 摄影)6月以来,随着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以及全国节能宣传周等活动的开展,国内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工作加速推进,多地先后公布绿色低碳转型、双碳工作最新举措。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发现,全国碳市场上线即将满一周年,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等双碳服务已悄然落地。全国碳市场如何运作?河南又该如何把握?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国内多地加速推进双碳工作

进入6月,与双碳相关的政策先后推出,国内多地双碳工作随之加快推进。6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等工作目标。

6月27日,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增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新动能。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作用。加强政府在双碳法规、标准、制度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碳排放权、用能权有偿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新局面。

国家各部委密集出台政策的同时,国内多个地区也在行动。6月15日,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发布了《关于突破性发展碳金融产业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建成具有全国重要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

6月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6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河南在6月初就已行动。6月2日,河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部署下步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碳核查等双碳服务悄然落地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河南服务中心总经理、河南省豫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拓新能源)总经理李晓龙告诉记者,双碳目标提出后,与碳相关的服务已经在全国多地陆续落地,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服务都是双碳服务的一部分,其中能被当做资产进行交易的碳排放权是重要抓手。

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起于十多年前。2011年10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地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各试点碳交易市场纳入范围、纳入标准、交易产品、交易方式等各不相同。

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19号)提出,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且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在基础数据较好、管理相对规范的发电行业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同时,生态环境部确定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目前,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碳登)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注册、登记、结算等职能,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平台。

李晓龙表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给发电行业带来了碳排放权交易的“福利”,如何用好这一“福利”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新命题,双碳服务类企业应运而生,豫拓新能源团队已为河南及周边省份超200家发电企业提供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双碳服务。

6月18日至20日,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主办、豫拓新能源承办的“河南省第三期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班”在郑州召开。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培训班的30名学员中,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来自广东、山东、浙江、湖北、山西等河南省外地区。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光星深度参与了湖北省碳交易制度体系设计、碳金融产品创新及国家碳交易支撑平台建设等工作,在碳交易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杨光星看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在起步阶段,市场需要多种多样的双碳服务,这些服务都需要人才来支撑。

图一:武汉科技大学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旭东在郑州授课
图二:李晓龙在“河南省第三期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班”上致辞
图三: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光星在郑州授课
图四:“河南省第三期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班”在郑州召开

国内其他地区也在落地双碳相关服务。6月17日,作为国内首个双碳计量技术委员会,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在西安成立,将通过构建双碳计量标准体系、引领双碳计量技术研究、规划计量技术发展方向、开发专用检测设备,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计量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

6月24日,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牵头发起以及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机构参与建设的全国首个政企协作的省级“双碳”运营服务中心——天津碳达峰碳中和运营服务中心正式投用,将在能源信息融合、碳电市场协同、低碳绿色发展、碳金融、碳生态等领域先行先试,开启“双碳”服务新模式。

中碳登支撑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根据2021年1月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全国碳市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制度创新,为企业控排、减排提供了市场机制。”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事业部经理古立然表示,当企业减排不再是负担,而是能够变现的市场行为时,将会加速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碳登战略总监李全伟介绍,自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中碳登圆满支撑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的账户开立、分配、履约清缴、交易结算等工作,注册登记系统上线后,始终保持无中断安全运行、无一日发生清结算异常情况,累计清算金额约168亿元;中碳登还协助各级主管部门完成了首个履约周期的相关工作,为2162家发电企业开立登记结算账户,帮助全国碳市场履约完成率达到99.5%。

图五:李全伟在郑州期间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

正如前文所述,生态环境部此前明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在完成建设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和中碳登会有哪些联系?

李全伟表示,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等全国碳市场的顶层设计中,都明确了参与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不再重复纳入地方试点碳市场,即不会对企业产生双重履约义务,最终将去除碳排放权流动约束,建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在这一逐步过渡的过程中,试点碳市场仍然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间和创新发展方向。”李全伟说,以湖北试点为例,湖北碳市场一方面将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推动碳市场管理制度完善,积极研究降低市场纳入门槛,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完善配额投放回购和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另一方面也将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支撑作用,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服务全国控排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交易、政策咨询、能力建设培训等服务,探索开展更多更丰富的气候投融资和碳定价机制创新,为全国碳市场积累经验;此外,湖北试点市场还将按照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的有关部署和安排,与全国碳市场做好制度衔接,有序融入全国碳市场。

李全伟透露,“十四五”期间,中碳登的首要任务仍是支撑全国碳市场的平稳运行,持续建好用好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依托系统联通排放、交易、结算等各方信息的“大数据”枢纽优势,协助主管部门建立配额分配测算机制、履约风险识别机制、交易异常行为监管机制,为防范市场运行风险提供有力抓手,为主管部门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着力研究碳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登记结算业务制度,为全国碳市场体制机制建设进言献策,推动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持续探索碳市场对于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乃至于双碳目标的作用,践行气候投融资体系研究建设也将是中碳登的重点工作。

“下一步,中碳登将持续在气候投融资标准、产融结合、碳金融创新等方面开启一系列探索,从碳定价、碳金融创新、碳资产法律性质确立、碳减排量确权、低碳产业投融资对接平台等若干维度进行研究,服务于气候投融资。”李全伟说。

中碳登正加强碳金融相关研究

2021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为碳减排领域内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贷款利率与发放时最近一次公布的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致持平(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为3.85%和4.65%)。人民银行按碳减排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工具资金,期限1年,可展期两次,利率1.75%。

碳减排支持工具已在江苏、河南等地有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21家全国性银行在苏分支机构共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35.8亿元,新增发放碳减排贷款226.3亿元,惠及企业超150家,“贷”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0万吨。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符合政策要求的碳减排贷款162.9亿元,带动碳减排259.6万吨,已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64亿元;累计发放符合条件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5.5亿元。

李全伟表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为碳排放权的定价和市场化流动提供了机制基础,在双碳目标和低碳发展背景下,碳排放权具有商品和资产属性的基础和特征,是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

“碳市场仍然具有区别于传统金融市场的特有属性。”李全伟说,作为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政策市场,它建立的初衷是借助市场机制合理高效地形成碳减排激励机制,促进企业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因此,我们在谈及碳市场的金融属性、谈及开展碳金融创新的时候,首先不能忽视其服务于减排降碳、服务于双碳战略目标的初衷。

在碳金融服务方面,中碳登围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方面正加强相关研究和探索。

李全伟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中碳登在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方面正进行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是编制并上报了《碳排放权质押业务实施细则》和《碳排放权托管业务实施细则》,以厘清碳排放权质押、托管等的各环节和流程,降低业务风险、支持服务金融机构在碳金融领域积极创新实践;

二是正在积极促成最高法拟出台《关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案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中),对碳排放权交易这片蓝海中较重要的法律纠纷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建言献策。

李全伟介绍,在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中碳登协助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围绕“充分发挥碳市场核心登记平台确权功能”这一核心特色,设计申报并成功获批了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河南如何把握碳排放权交易机遇?

李全伟认为,绿色低碳转型既包含了高碳排放产业向低碳排放的转型,也包含了低碳零碳能源的发展和高新低碳产业技术的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对碳减排量进行确权、定价,对碳减排行为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激励。高效碳市场的建立和持续运行将有效降低企业低碳转型的成本,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新潮流。

在李全伟看来,河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和湖北类似:从宏观来讲,河南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特征明显,因此,河南既要保障高质量发展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又要在2030年前实现较高水平的碳达峰,面临碳排放总量有序增长、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等多重挑战;从产业结构来讲,河南与湖北也都是工业大省,传统“两高一低”(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产业仍占较高比例,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惯性依然较大,要如期完成任务,需要克服巨大困难。

不过,历史总难免有巧合:河南曾在期货交易所设立上获得先机,湖北在本次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上赢得先手。

李全伟表示,在参与全国碳市场方面,一方面,河南不是试点地区,参与碳市场交易的河南企业,从经验上来说,可能较试点地区有所欠缺;但另一方面,河南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通过持续开展全国碳市场方面的能力建设,以及依托较大参与碳市场的企业规模,加强企业与企业以及主管部门之间关于节能减排相关的交流,也将显著增强河南省企业参与碳市场的能力,提高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能力。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非常期待老家河南在未来的碳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双碳战略的实施。”李全伟说,1990年12月成立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州商品交易所已经为河南培育形成了期货相关的产业集聚,而碳金融及衍生品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希望河南能够充分发挥前期聚集的金融优势在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研究和创新。

责编:杨志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推荐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