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市经济运行分析:鹤壁篇
大河财立方
2022-06-23 10:59:00
鹤壁是一座以煤建市的资源型市,以产业为基,加快创新转型发展,已被确定为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鹤壁是一座以煤建市的资源型市,以产业为基,加快创新转型发展,已被确定为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一、概述

鹤壁市现辖浚县、淇县两个县和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三个区,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比深圳略大。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7.20万人,是除济源市之外的全省人口最少的地市,城镇化率为61.71%。

二、经济体量较小,增速下滑

从总量来看,2008-2021年鹤壁市GDP从342.35亿元增长至1064.64亿元,增长了3.1倍。2021年GDP总量首次突破千亿,为1064.64亿元,居全省第17位(表1)。人均GDP从2008年的2.3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6.8万元,提高了近3倍(表2)。2008-2021年间总体超过河南省人均GDP,2019年排在全省第5位,其余年份均为第7位。

从增速看,除个别年份外,GDP增速均超过河南省GDP增速。2021年GDP增速为6.7%,高于河南省0.4个百分点(图1)。但整体增速下滑,排位上下波动幅度比较大,从2008年的第4位变为2021年的第8位。人均GDP增速与河南省高低相错运行,2021年人均GDP增速7.2%,与河南省人均GDP增速基本持平(图2)。

从占比看,鹤壁市GDP在全省GDP占比一直处于2%以下,其中2014年占比最高为1.95%,随后一直下滑到2018年占比为1.73%。之后有所反弹,2021年为1.81%(图3)。

表1 鹤壁市GDP总量在全省排名

图片

表2 鹤壁市历年GDP及增速情况

图片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1 鹤壁市、河南省GDP及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2 鹤壁市、河南省人均GDP及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3 鹤壁市GDP占河南省比重(%)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三、财政自给率高于全省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水平

预算收支来看,2008-2021年间,鹤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逐年增加,2021年为73.69亿元,是2008年的4.6倍,在全省排名第17位,济源第18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样大幅增加,2021年达到170.06亿元,是2008年的5.2倍,在全省排名与预算收入一样,排在第17位。

从增速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税收增速运行状况大体一致,2020年税收增速下滑幅度较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整体波动相对较大,2019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且超过税收收入增速(图4)。

税收占比方面,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发展,其中2010年占比最高为72.29%,2021年占比最低为60.2%,居全省末位(图5)。除2018年稍高于河南省水平外,其余年份均不及河南省税收占比水平(图6)。

财政自给率来看,2013年以来,鹤壁财政自给率均高于河南省财政自给率,2018年高出部分最大,为8.53个百分点,之后下滑。2021年为43.33%,仍高出河南省1.61个百分点(图7),排位由2020年的第7位降到第10位。

图片

图4 鹤壁市财政收支及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5 鹤壁市预算收支、税收占比全省排名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6 鹤壁市、河南省税收占比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7鹤壁市、河南省财政自给率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在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2008-2021年间,鹤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及河南省水平,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59万元,在全省的排名由2008年第10位降至2021年第1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河南省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13万元,2021年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地市有:郑州、许昌、济源、鹤壁。2016年以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16-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总体上低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而2008-2021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低于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图8)。

图片

图8鹤壁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四、工业投资增速强劲,消费能力较弱

2008-2021年间,鹤壁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增加,其中2019年突破1000亿元,2021年为1301.02亿元,相比2008年增长了7.2倍。2014年后,除2018年略低于河南省增速,其余年份鹤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1年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GDP增速,投资边际效用递减。(图9)。

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走势相对一致,但工业投资的波动幅度较大。2012年以来,除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外,工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受疫情影响,2020年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均为负数,2021年又都反弹为正增长,2021年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2.6%,说明鹤壁的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图10)。

图片

图9 鹤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10不同类型投资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从各类投资总额占GDP比重看,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从2016年开始超过100%,2021年达到122.20%。其中,民间投资占比72.18%,工业投资占比60.73%,房地产投资占比相对比较低,为8.61%,进出口占比为5.22%。说明鹤壁实体经济发展良好。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29.87%,未超过30%,消费占比虽逐年增加,鹤壁是省内体量比较小的城市,煤炭工业起步,消费拉动能力一直较弱(图11)。

图片

图11不同类型投资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五、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2008-2021年,产业结构整体表现为一产、二产下降、三产上升的发展趋势。2021年,鹤壁市三产结构为6.81:57.85:35.33(图12),是18地市中二产居主导地位极少的几个地市之一,这也是鹤壁立市之本。

鹤壁市的一产较为发达,下辖的浚县、淇县均是农业大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也是全国整市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等。

图片

图12鹤壁市三产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从规上工业企业数来看,2008-2021年间鹤壁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13年后,规上工业企业数在河南省的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鹤壁市规上工业企业数为399家,占全省比重为2.04%,居第16位,超过三门峡(2.02%)和济源(1.14%)(图13)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上看,除2010-2012年、2015年、2018年鹤壁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不及河南省水平外,其余年份均超过全省水平,特别是2020年超过河南省4个百分点(图14)。

图片

图13 鹤壁市规上企业数及占河南省比重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图片

图14 鹤壁市、河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鹤壁市紧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比如生产望远镜核心部件反射面面板的海能达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成为全球最大PLC型光分路器芯片供货商的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仕佳光子还被评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率先掌握安全气囊丝生产技术的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此外,鹤壁的金属镁新材料还应用于磁浮列车、智能手机、航空航天及导弹领域。

2013-2020年,鹤壁市R&D经费内部支出逐年增加,2020年为8.61亿元,相较于2008年,提升了4.6倍(图15)。2013年后,研发内部经费支出增速高于GDP增速。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整体较低,一直低于1%(图16)。

从R&D产出情况来看,2020年鹤壁市专利申请数为610个,高于济源市(598个),居全省第17位,占全省的比重为0.96%;专利授权数为33个,全省占比0.21%,专利申请通过率为5.4%;发表科技论文数为482篇,在全省占比0.68%(图17)。

从行业看,2021年鹤壁市采矿业下降2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0.8%,制造业增长19.6%。从主导产业看,2021年鹤壁市电子电器产业下降11.2%,绿色食品产业下降4.8%,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增长66.2%,镁基新材料产业增长59.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2%。

图片

图15 鹤壁市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16 鹤壁市(R&D)经费增长率、占GDP比重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

图片

图17 鹤壁市R&D产出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在服务业方面,2008-2021年间,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额以及占GDP比重逐年增加,近三年,服务业占比在35%左右(图18)。从增速看,近五年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在GDP增速以上(图19)。

服务业分行业来看,各类型服务业增加值总额不断提升,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自2013年后迅速增长,其中2017-2018年增长最快,增速为11.68%(图20)。

从占比上看,近五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最大,这与鹤壁市物流业的强力发展相关。但是,批发零售业占比和住宿餐饮业占比呈下降状态(图21)。

图片

图18 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19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20 鹤壁市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与增速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图片

图21 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额比重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六、常住人口稳定,城镇化率居全省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鹤壁市常住人口比较稳定,2008-2019年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额在1-4万之间,外流人口并不高,但2020年人口外流率8.19%。这与鹤壁市抓住产业转型,工业投资强劲,大力发展制造业,就业充分有关。并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河南省水平,排在全省前列。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7.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0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19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71%,高出全省水平5.26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表3)。

表3 鹤壁市人口情况

图片

数据来源: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综上所述,鹤壁市经济体量较小,总体发展较为稳定,特别是鹤壁市通过开放招商,注重招头部、引链条、育生态,推动天海系、仕佳系、中维系等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鹤壁作为一个传统资源型的小城市,很难以规模体量取胜,依靠科技创新冲出重围,围绕企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核心位置,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努力打造“科创中国”鹤壁样板。


供稿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专家 李燕燕
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徐涛(整理数据图示)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