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种植面积全国第三,河南酸辣粉产业有了强支撑 | 探秘河南酸辣粉②
大河财立方
2022-06-01 15:59:00
近几年,河南红薯面积在400万亩以上,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全省红薯种植面积471.93万亩,占全省秋粮种植面积的6.15%。从地域分布来看,省内南阳和洛阳红薯种植面积较大,分别为74.4万亩、62.87万亩。开封、许昌、周口、信阳种植面积也均在30万亩以上。

编者按 |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食品工业大省的河南,不仅有“国人粮仓”“世人餐桌”名片,在“酸辣粉”细分领域也强势出圈。

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全国80%以上酸辣粉是“河南造”,目前河南以酸辣粉为主导的食品企业50多家,已经形成了酸辣粉的原料种植、加工、配料、设备、包装全产业的发展链条,构成百亿级的食品产业。

河南酸辣粉产业发展背后,有哪些驱动要素?河南有哪些酸辣粉重点企业,发展如何?即日起,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下,大河财立方联合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推出“探秘河南酸辣粉”系列报道,聚焦河南酸辣粉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海舒)对于吃货们来说,没有吃过酸辣粉的人生一定是不完美的。绵软顺滑的粉丝,加上红油汤头,伴着酸豆角、肉末,刺溜一口入嘴,诱人的酸和火热的辣交织,一场味蕾的狂欢就此开启。

有统计显示,全国80%以上的酸辣粉其实是“河南产”,好食材才能生产好粉丝,作为酸辣粉的主要原材料,河南省的红薯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特别是南太行丘陵区,红薯出粉率高,品质好,为河南的酸辣粉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片

河南红薯面积400万亩以上,全国第三

作为酸辣粉的主要原料,红薯的品质成为决定一碗酸辣粉口感的重要因素。

在河南,红薯种植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河南很多地方“凡有隙地数尺,目可仰见天日者,皆栽种红薯”。红薯是河南省种植面积第四大秋粮作物,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营养丰富又有保健功能,是河南“淀粉、粉条、粉皮”三粉加工的重要原料。

红薯是我国主要杂粮作物之一,相关产业链产品多达30多种。近几年,河南红薯面积在400万亩以上,位居全国第三,2021年全省红薯种植面积471.93万亩,占全省秋粮种植面积的6.15%。从地域分布来看,省内南阳和洛阳红薯种植面积较大,分别为74.4万亩、62.87万亩。开封、许昌、周口、信阳种植面积也均在30万亩以上。

据了解,在连续多年的红薯机械化轻简化示范推广后,河南红薯生产机械化应用率逐年提高,通过对机械的应用,可以节省人工,提高作业效率。通过推进红薯收获机械化,目前河南红薯机收面积达220.25万亩。

以前河南红薯品种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是产量高、含水分大的淀粉薯,随着市场需求的影响,河南的红薯品种逐步调整,目前淀粉薯和鲜食薯比例约为2:1。

与此同时,河南还与科研单位紧密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红薯体系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河南红薯生产,全省今年推广脱毒红薯技术299.89万亩,占全省红薯面积的63.5%。

图片

粉条加工已逐渐成为河南红薯加工业“主流”

20世纪90年代以前,河南红薯产业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进入90年代以后,红薯加工才广泛引起重视。近10多年,用鲜红薯加工淀粉、粉条已逐渐占到河南红薯淀粉加工业的主导地位,精制红薯淀粉、粉丝出口韩国、东南亚等国家。

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红薯育苗、种植、储存、精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其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在红薯生产上下了大功夫,打造了研发、育苗、种植、储存、精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第四代涂布工艺红薯粉条生产线,生产了方便粉丝等产品40余个品项。

将酸辣粉卖到全国各大城市的河南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产品涵盖火锅粉、螺蛳粉、拌粉等100多个品类。据了解,该公司有一半的红薯都在当地采购,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实现了生产源头的可追溯。“辉县和卫辉的红薯不仅出粉率高,而且口感软糯,品质好。”九月天公司董事长王孝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尤其是南太行丘陵地带,土质多为石灰岩红粘土,土壤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红薯生长需要,产出的红薯质地坚实,含粉量极高。

图片

充分挖掘薯类产业优势和潜力

近些年,因效益提升,红薯在河南省的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但是目前,薯类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红薯生产需要劳动量较大,种植效率相比粮食作物较低,且鲜薯价格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造成价格波动。另外,当前全省的红薯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虽然面积在全国来看较大,但是相比其他兄弟省份还有差距。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提高机械化应用水平,扩大河南薯类生产机械化应用覆盖面,大力推广红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增加薯类收获机械应用的比例,探索较适宜的红薯栽插机械,解决红薯栽苗的关键问题。

另外,还将充分挖掘薯类产业优势和潜力,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目标,联合科研机构、高校为已经具有规模的合作社、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宣传工作,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全省薯类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及三产融合方向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在红薯生产中,需要继续大力推广脱毒红薯技术,明确脱毒栽培重要性,扩大该技术应用面积。精选适宜河南生产的鲜食红薯品种,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的淀粉薯品种。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优势,完善配套栽培技术,提升全省红薯栽培水平。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