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因煤而兴,因山得名,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平顶山依托煤炭产业努力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之路。2019年,平顶山市成功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一、概述
平顶山市现辖2市(舞钢市、汝州市)4县(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4区(新华区、卫东区、石龙区、湛河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496.8万人,城镇化率54.45%。
二、总量下滑,增速反弹
从GDP总量来看,2021年比2008年增加了2.5倍多。2009年在全省18个地市中排名第4名,之后持续下滑,2021年排在第10位(表1)。人均GDP逐年增加,但在2012年,由2011年高于河南省的1789元直接下降到低于河南省567元,并且差距逐年增加,近两年有所缓和(表2),2021年人均GDP排在全省第9位。
从增速来看,在2009-2018年间不仅低于河南省GDP增速,而且2012-2015年更低于全国GDP增速。到了2021年,GDP增速反弹,高于河南省0.8个百分点(图1),排在全省第7位。人均GDP增速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反弹达到9.61%,高于河南省3.21个百分点(图2),排在全省第3位。
从占比来看,GDP占全省比重在2008年达到顶峰5.80%,之后持续下降,2018年后有所回升,2021年占全省GDP比重4.58%(图3)。
表1 平顶山市历年GDP和人均GDP及增速排名情况
表2 平顶山市历年GDP及增速情况
图1 平顶山市、河南省与全国GDP增速
图2 平顶山市与河南省人均GDP及增速
图3 平顶山市占河南省GDP比重
从财政收支来看。平顶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8-2021年由62.52亿元增加到203.21亿元,增加了3.2倍多,处在全省第5位(表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除2015年极端情况断崖-9.82%,2016年迅速回升到5.9%,其他年份均远超GDP增速。
税收收入整体上呈增加态势,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总体稳定,2012-2016年占比低于河南省水平,其他年份均高于河南省占比水平(图4)。2021年71.27%,处在全省第5位。
财政自给率一直高于全省水平,2021年高于河南省10.49个百分点(图5)。但是,2008-2011年间在全省排名第4位,随后退后,2018年排在第11名,2020、2021年提升到第8位。
表3 平顶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图4 平顶山市税收占比与河南省税收占比
图5 平顶山市财政自给率与河南省财政自给率
从可支配收入来看。平顶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逐年增加,但与全省水平之间的超出部分逐年减少,到2021年低于全省水平5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了2013年高出全省66元以外,其他年份均低于全省水平,并且差距逐年增加(表4),而且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2009和2017年外,增速还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6)。
图7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除2015年外,均跑赢GDP增速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尤其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2020年、2021年还低于GDP增速和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与就业有关,就业的背后是产业,平顶山的产业偏重、偏短。
表4 平顶山市居民收入情况
图6 平项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三、创新强度高于全省水平,推动煤由燃料到原料的产业转型
对于国家战略需求而言,“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但是,煤炭作为燃料显然不符合“双碳”时代发展要求。所以,煤由燃料到原料,发展现代煤化工也就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
煤可谓是化工之母,煤的价值向中高端延伸很长,能够扩展到高铁、汽车、航空航天、船用绳缆以及民用高端领域,向着“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探索延伸,彻底颠覆人们熟知的“煤是用来烧的”概念。
平煤神马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转型,过去是专一生产煤炭,然后将原煤进行洗选,洗成精煤,进行炼焦,焦炭送进钢厂进行炼钢,同时将产生的焦炉煤气分离出氢气、甲烷、煤焦油和苯、蒽油、洗油、萘等,这些初级产品被应用到尼龙和新能源产业链后,深加工成尼龙化纤纺织及制品、尼龙工程塑料及制品,以及针状焦、超高功率电极、合成氨、甲醇、新能源材料等(图8)。平煤主要形成了煤基尼龙化工、碳材料、硅材料及氢能三条特色产业链,尤其是尼龙新材料产业,强势崛起,成为推动平顶山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产业,是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平顶山生产的工业丝、帘子布产能居世界第一;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居亚洲第一。
图8 煤化工产业链基本路线图
与此同时,平顶山大力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高端研发资源,与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化纤纺织、工程塑料、聚氨酯三大研发创新平台,支持重点企业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图9显示,平顶山R&D经费内部支出平稳增加,但增长率还是呈现比较大的波动。图10中平顶山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高于河南省水平,而二者又同时低于全国水平。
图9 平顶山市R&D经费内部支出及增长率
图10 平顶山市、河南省及全国R&D经费占GDP比重
四、投资效率下降,消费及进出口有待提升
平顶山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处于下滑状态,特别是2013年以来直线下行,2017年有所回升,之后仍是下滑,2021年反弹到12.5%,高于河南省8个百分点(图11)。
2018年工业投资增速一改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图12)。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一路上升,2016年、2017年分别高达121.52%和122.99%,而2016年、2017年恰恰又是平顶山GDP占全省水平最低的两年,说明投入产出比小于1。显然,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用在减弱,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仍达到103.88%。2021年工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4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40.86%,房地产业占GDP比重6.45%,进出口占GDP比重1.56%(图13)。在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中,需要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消费能力和经济开放度。
图11 平顶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图12 平顶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额及增速
图13 各项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进出口占GDP比重
五、产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增强后劲
2019年,平顶山市三产占比超过二产,三次产业结构由 “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21年平顶山市三产结构为8.0 : 44.9 : 47.1(图14)。
图14 平顶山市三产结构变化情况
图15显示,平顶山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长期低于河南省增速,2017年开始反超,2021年增速9.4%,高于河南省4个百分点。不过,增速波动比较大,这与平顶山产业大宗商品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有关。
图15 平顶山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河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再看服务业。整个服务业呈上升趋势,2021年占GDP比重47.1%(图16)。除个别年份,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但波动大(图17)。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可谓一枝独秀,从中也反映了平顶山服务业的质量有待提高。金融业增加值在2014年跃居第二,但波动比较大,尤其是住宿和餐饮业在2018年大幅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幅为-7.53%,住宿餐饮从一定程度上表现人口流动的活跃度。2018年以来房地产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所提升(图18)。
图16 平顶山市服务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图17 平顶山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速
图18 平顶山市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与增速
从图19可以看出,一产就业人数一直高于二产、三产就业人数,从2018年开始下降;三产就业人数整体呈平稳下升,2015年以后超过二产就业人数,2019年以后超过一产就业人数;而二产在2016-2020年间低于一产和三产就业人数。这也说明资源型产业带动就业弱,尤其是近两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
图19 平顶山市三次产业就业占比
六、城镇化进程仍有较大空间
平顶山市常住人口总体保持平稳,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54.45%,2008-2019年在全省处于第7位,2021年排名下降到第10位(表5)。
表5 平顶山市人口情况
综上所述,平顶山市经济总量曾经由第4位,下滑到第14位,2021年排到第10位,可见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艰难,但平顶山坚守将煤由燃料转为原料,推动产业结构不断由偏粗、偏短、偏重向绿色、精细、高端、智能化转变,把发展尼龙新材料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打造中国尼龙城,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龙头。同时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夯实经济基础,做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质量,将平顶山建设成为河南省经济强市。
供稿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专家 李燕燕
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李甜(整理数据图示)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