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四十载 勇担使命谱新篇
——祝贺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40周年
洛阳市财政局
2025年,是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40周年。四十年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构建起了层级清晰、统一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为国家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四十年来,洛阳市财政局始终与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认真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税制度要求,积极发挥国库的执行、反映、监督作用,共同推动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助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透明运行,为洛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库保障基石。
四十年发展历程,国库制度日臻完善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正式颁布施行,由此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开启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崭新征程。这是我国经济、金融、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在中国国库管理发展历程中具有深远意义。这一制度安排,为国家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2001年3月15日国务院向财政部、人民银行发出通知,要求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以财政资金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由此,全国各级财政部门迈开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步伐。四十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推动国库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了层级清晰、统一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实现了预算资金“安全、及时、准确、高效”的运行目标。
四十年制度优势,资金高效服务民生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存在预算单位逐级设立多重银行账户、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多重环节等弊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资金运行跟以前相比,最本质的变化就是“直达”,没有了中间环节,根据预算安排的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最终用款单位。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打造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TIPS)等平台,使国库业务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处理,避免了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精准、效率低下且易出现差错的问题,使国库资金实现了“全流程可视、全周期监管”。无论是税收入库、转移支付、财政补贴,还是应急资金调度,都实现了线上操作、实时到账,极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有力保障了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在促进和监督预算执行、维护国家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四十年财政担当,监管有力保障安全
作为国家财政资金的“总枢纽”,国库不仅承担着国家预算收支的会计核算职责,更肩负着保障政府决策高效落实、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使命,精准高效地完成每一笔拨付,确保财政“真金白银”高效、安全、快捷地直达民生一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优势显著,不仅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了资金在中间环节的各项风险,还增强了财政资金收支的透明度,方便了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筹管理与监督,有力推动了政府预算执行的高效性与精准性,极大提升了财政管理水平。且资金在实际支付前,全部结余在国库或财政专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聚成了财政资金的洪流,有效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十年风雨兼程,谱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工作的卓越成就,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十年春华秋实,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国家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坚强保障。托举资金安全,守护民生底线,共同推动国库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是未来财政与人民银行的共同目标。洛阳市财政局将继续与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密切配合,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现代化洛阳建设贡献力量!
责编:王时丹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