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门忘我
天一热,我就想喝冰啤,而从行业视角看,啤酒业也有点“凉”。
五家啤酒上市公司中,有四家去年销量出现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家达到11.8%。要知道,这些上市公司都是行业头部,影响较广。
“新经销”联合舟谱数据发布的《2024啤酒线下市场研究报告》也显示,2024年全国啤酒销售规模约为1700亿元,同比下滑4%。产量方面,2024年国内啤酒产量为3521万千升,同比下降0.6%。
媒体直言:“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自2013年达到销量高点之后,啤酒行业就进入了一个典型的‘存量博弈’阶段——不再靠‘喝得多’扩展市场,而是比拼品牌、产品、渠道、效率等综合能力。”
整体而言,确实是“存量博弈”,但博弈过程中,也有新增量产生,并逐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这得仰仗河南人。
知名绿茶区域品牌之中,河南有什么“代表”?
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信阳毛尖,再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只有信阳毛尖“冒头”,这也是河南绿茶品牌的现实。
今年6月底,在2025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世界绿茶大会上,《2025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正式发布,绿茶区域公用品牌TOP50中,浙江省有12个,四川有7个,安徽有6个,贵州有4个。
TOP50中,河南有且仅有1个,即信阳毛尖。
但就这么一个绿茶品牌,被河南人做出了新文章。
着力点,正是啤酒产品。
据媒体报道,面对竞争越发严酷的精酿啤酒市场,河南一家老牌啤酒企业不断探究,以求开辟新赛道。他们思考的重点是“酿造一款具有中国特色、河南文化特征的精酿啤酒”,最后,将目光投向了信阳毛尖。
除了采用颇有品质的信阳毛尖,酿酒用的原料是专门定制的白皮小麦、优质大麦芽,酿造用水则来自丹江口南水北调水源地。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28天缓慢发酵,麦芽的“麦香”、啤酒的“酒香”、毛尖的“茶香”融于一杯,“新中式精酿茶啤”得以面世。
从口感来说,我个人的感受是,和以往喝过的多少带点苦味的精酿啤酒不同,精酿茶啤更清爽,解腻回甘,喝完一杯就想再来一杯。
对于精酿啤酒“原教旨主义者”,类似感觉简直是对精酿的“亵渎”和“侮辱”,但这不妨碍更广大的消费者用钱包用舌头做出自己的选择。
结果是,通过直播间,通过社媒平台,茶啤相关话题持续得到二次传播,产品销量被引爆了。
上述河南老牌啤酒企业的品牌推广总监王文艺说,自2024年8月产品首发上市,各地经销商通过平台留言,或者打电话来订货,博主们也开始自发推荐精酿茶啤产品。
据快消品线下监测网络“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7月,茶啤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均低于0.01%,而新中式精酿茶啤首发的8月,相关产品市场份额开始持续上升,截至2024年11月增至2.91%。
茶酒融合,啤酒业新增量照进现实。
让新增量率先落地的,为什么是河南人?
我粗略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行业倒逼。
前文提到的行业背景是,“竞争越发严酷的精酿啤酒市场”。对此,王文艺直指,茶啤就是“为了应对精酿赛道上激烈市场竞争而想出来的点子”。
其次,是河南本土品牌的绝地反击。
在河南,国际和国内啤酒巨头表现强势,本土老牌啤酒企业被围追堵截,不是“三到五年内上市的计划惨遭失败”,就是多元化发展成效不大,难掩颓势。
如果不从产品上发力,凭借产品差异化来争夺市场,等待本土品牌的命运可能是破产,可能是被收购。
再者,是凸显了信阳毛尖的特色,并做到了茶酒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茶啤”,并不是将茶和酒简单勾兑,而是需要通过冷萃锁香、茶麦共酵等相对复杂的精酿工艺,“解决茶多酚与啤酒泡沫稳定性的矛盾”,实现麦香、酒香、茶香“三香合一”,丰富且有层次感。
这也是其能赢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女性消费者青睐的根本原因。
王文艺称,公司茶啤的购买者中女性消费群体购买率达到60%以上,18至35岁年轻人的占比达到八成,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一大原因,即河南人的干劲。
这一点,自媒体“拓品新消费”说得比较到位:前述河南本土老牌啤酒企业身上,“确实和双汇、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等一众新消费品牌一样,带着河南企业、河南企业家们,乃至河南本身的气质——顺境时敢打敢拼、敢为天下先的魄力,逆境时不屈不挠、向阳盛开的生命张力”。
可以说,河南人的这种气质、这种干劲,是不容小觑的底层力量。
随着精酿茶啤热度攀升,国际巨头、国内头部品牌也好,小众品牌也罢,还有盒马、胖东来、海底捞等,无不纷纷入局,争先恐后。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其中“中式创新”品类占比从5%跃升至18%。
而精酿茶啤,无疑是“中式创新”里本土化特色最为显著的一支生力军。
这不只是惠及啤酒业,也惠及诸多茶种。进一步来说,从茶种的角度看,获益的不只是信阳毛尖。
“马上赢”截至今年3月的调查数据显示,茶啤各茶种销售额市占率中(基于茶啤总销售额计算),毛尖占比39.78%,茉莉花占比31.63%,龙井占比15.72%,乌龙占比9.48%,其他茶种占比3.39%。
显而易见,一种产品“激活”了两大产业,创新势能迅速溢出河南,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释放。这便是创新最动人的地方,在啤酒和茶叶这两大传统产业更显得难能可贵。
当然,消费者对此喜闻乐见。
正如大家所体验到的,借助茶啤,可以助攻社交,可以熨帖身心,可以有力应对“情绪萧条”,获得微醺的快乐。
河南一家本土啤酒品牌的掌舵人说:“啤酒的本质是快乐载体。”
蔡澜生前在书中写道:“啤酒与优雅无缘。啤酒绝不能像白兰地那么慢慢地喝,一定要豪爽地一口干掉。三两个好友,剥剥花生,叙叙旧,喝个两打大瓶的,兴高采烈,是多么写意!”
炎炎夏日,畅饮新中式精酿茶啤时,或许,会有人想起,这份快乐,最初源自河南人。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