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港股上市,创新药企成主力军
大河财立方
2025-07-09 19:20:13
当前还有40家生物医药企业仍在排队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 王鑫 实习生 翟芃博】生物医药企业正扎堆港股上市。

7月9日,大众口腔(02651.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独家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截至当日收盘,大众口腔上涨3.50%,股价报收20.7港元/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今年共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已超去年全年上市数量,当前还有40家生物医药企业仍在排队。

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市场特有的政策包容性和近期显著改善的流动性,是吸引生物医药企业密集上市的核心驱动因素。

上市数量已超去年,募资额居行业前列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今年已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分别是脑动极光、大众口腔、维昇药业、映恩生物、Mirxes、恒瑞医药、纽曼思、派格生物、佰泽医疗、药捷安康、泰德医药和拨康视云。

这股上市热潮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募资规模同样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医药生物行业实际募资金额达到183.19亿港元,位居港股IPO募资规模行业第二名。

在“A+H”上市潮下,不少A股生物医药企业加入港股上市浪潮,谋求在内地、香港两地上市。

7月2日,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000661.SZ)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已成功登陆港股。其于今年1月6日递表,5月23日已成功登陆港股,并以98.90亿港元的募资额成为近5年来港股最大的医药IPO。除此之外,迈威生物(688062.SH)、百利天恒(688506.SH)等企业仍在排队中。

除了已在A股上市的企业外,还有不少曾尝试冲击A股IPO未果的生物医药企业转向港股上市,包括瑞博生物、新荷花、中慧元通、派格生物等。其中,派格生物已于今年5月27日成功登陆港股,募资3.01亿港元。

从企业类型看,创新药企业是此轮港股上市潮的绝对主力,其研发管线多聚焦于肿瘤免疫治疗、新型疫苗开发等高壁垒、大潜力领域。

未实现盈利也是这些药企的普遍特征。今年已登陆港股的药企中,除恒瑞医药外,脑动极光、维昇药业、映恩生物等9家公司均处于净亏损状态。其中,派格生物和维昇药业目前均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主营产品均处于研发后期或接近商业化阶段。

热潮背后,港股因何吸引医药企业?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当前医药企业纷纷涌向港股上市,其深层原因在于港交所在包容性、灵活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流动性持续改善。同时,一些标志性医药企业的上市得到了市场的正面反馈,如恒瑞医药、映恩生物、药捷安康等医药企业港股上市后表现突出,这些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从政策包容性来看,港交所自2018年起推出“18A”和“18C”等创新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或未产生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这一规则的发布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全新机遇,尤为适合生物医药行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企业即使处于研发阶段也能通过公开市场融资。

例如,6月23日,专注于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的药捷安康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收涨78.7%,融资2亿港元。此后数个交易日,药捷安康股价持续上涨,目前其市值已突破100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药捷安康是一家典型的非盈利药企,公司目前并无产品获批进行商业销售,且尚未有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产品。

中国证监会及港交所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为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便利。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同年10月18日,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又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以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

从流动性方面来看,近年来港股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前6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04亿港元上升118%。

兴证策略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以来,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显著收窄,恒生指数滚动20日换手率已在近期追平沪深300。历史上,港股与A股的流动性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多数港股公司相较其他A股存在折价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随着资金对港股市场重回关注,带动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迎来趋势性收窄。

中金公司一名保荐代表人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赴港上市可以有效控制上市时间,对接海外资本市场,提升再融资效率,加快国际化战略。例如,A股IPO存在一定的排队情况,尽职调查及后续审核时间需要2~3年,而港股IPO监管审核和发行阶段时间相对可控,企业可更快实现上市。”

创新药迎重磅利好,港股IPO热潮有望延续

展望2025年下半场,生物医药企业港股IPO的热潮仍在持续,还有至少40家企业在等待上市,其中不乏百利天恒、维立志博等创新药企。

成立于2017年的百力司康于6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一家致力于开发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企业,目前有4个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组成的ADC管线。

维立志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LBL-024由公司内部开发,是一款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PD-L1与4-1BB双特异性抗体。公司的核心业务模式是自主发现、开发及商业化肿瘤免疫疗法。公司的药物开发能力,在于研发、临床开发、化学、生产与控制(CMC)以及业务拓展方面的综合自主能力。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创新药研发、医保准入、临床应用、多元支付等5大维度提出16条具体举措,旨在破解创新药研发与市场应用中的结构性矛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视此政策为“及时雨”,认为将有效疏通创新药发展的关键环节瓶颈。在这一轮上市浪潮中,叠加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支持与产业政策的强力驱动,中国创新药企正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