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财评 | 小微信贷走到十字路口
大河财立方
2025-06-30 18:18:10
当前的经营贷利率已接近底部,继续靠低价撬动需求的空间有限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当银行的经营贷年利率被压到3%以下,信贷市场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价格战这么简单了。近期,一些银行密集推出免抵押、纯信用的线上小微信贷产品,年化利率低至2.68%,且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这种“裸放式”贷款,虽然看似更普惠,却也暴露出银行在资产端和风险端的双重压力。

表面上看,小微信贷的门槛似乎更低了,但实际能享受低利率的往往是信用状况极佳、纳税记录完善、使用银行配套服务的优质客户。这类客户本就稀缺,是银行多年来争抢的对象。而对于大量经营不稳定、信用记录不完整的小微企业来说,信贷仍旧是“看得见、够不着”的存在。所谓的普惠,并未真正下沉。

另一方面,利率“卷”到底的同时,贷款需求却在减弱。据监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住户项下的经营贷仅增长1.23%,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2.86%。增长乏力的背后,是银行对风险可控客户的触达已经见底。不少银行从业人员直言,“风险很难再下沉”,新增客户的开拓越来越困难。银行曾以价换量来维持业务增长,如今却发现“价”降到底,“量”也跟不上。

更大的挑战来自银行自身的盈利困境。今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9家出现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均未幸免。国有大行除交行外,其余五家全部负增长,股份行中多家利息收入仅维持在1%至2%的微增水平。负债端利率已经压到极限,“1字头”定存利率成为新常态,资产端还在继续降息,这使银行的净息差空间越发逼仄。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不得不通过更精细化的信贷结构管理来维持生存。一边继续投放有限额度的低利率贷款,争抢优质客户,一边严格风险控制,不敢轻易下沉客户层级。这种两头为难的局面,使得小微信贷市场陷入“卷价格、控风险、提效能”的三重夹击之中。

可以预见的是,当前的经营贷利率已接近底部,继续靠低价撬动需求的空间有限。真正的突破口,可能不再是单纯压利率,而是提升风控技术、优化信贷流程、挖掘客户真实经营数据。对银行而言,从“放得出”到“收得回”的再平衡,将成为未来小微信贷的核心命题。

银行小微信贷已走到十字路口,若不能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与数据驱动水平,只靠价格吸引客户,很可能陷入长期的盈利困境。在净息差全面收窄、优质资产稀缺的大背景下,银行必须学会在低利率中寻找高质量的生意。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