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清晨的龙子湖畔,年轻的面孔在智慧岛的学术会议相聚,智算中心的快速运算步履不停。无人车驶过栽满梧桐的街道,工程师们正密切监控数据,为智能驾驶的系统迭代留下技术储备。这是在2025年,郑州“科技城市”的体现。
自2020年揭牌以来,中原科技城已助推郑东新区逐渐成为河南的“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
在6月26日举行的“郑东科创圈・链动新中原”中原创新生态大会上,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联合概念验证中心成功揭牌,标志着省域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创新高地深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为早期科技项目提供关键验证支持,加速创新成果迈向产业化。中原科技城的新一代创新生态体系也正式亮相。
在创投圈,有一个著名的“死亡谷”理论:一家初创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会遇到一个风险极大的阶段,在此期间创业的失败率会达到高点。
大会同步发布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原科技城种子基金(概念验证),通过市场化和直投相结合的方式,投向更早更小“无人区”,重点围绕域内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孵化,助力企业穿越“死亡谷”。
如何让沉睡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郑东新区党工委委员、郑州中原科技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凯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科技成果从走出实验室,到进入孵化器,再到真正实现产业化,需要经过很长的过程,过去其实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机制。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概念验证”的概念,通过了解项目是否适合市场转化、技术是否成熟、市场和业界的认知情况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毕竟不是企业家,概念验证就是借助产业的力量帮助真正有效的科研成果最大限度进行转化。”
赵凯表示,郑东概念验证科技服务中心首先会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项目进行全面筛查,查看是否存在专利壁垒,是否侵犯了他人专利,以及技术研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性如何;其次,要组织产业界和资本界的双重认定,来判定项目是否有市场前景,是否能得到产业支持;在技术原理的先进性认证过程中,要依靠科学家进行判断;最终,通过中试基地将产品制作出来,再判定实验室指标、原型机指标与最后批量生产指标是否一致。
“如果一个项目能够通过以上4个环节,那么我们基本可以判定其技术成熟、产业可行,且得到了市场和资本的认可。”赵凯说,此时,概念验证基金就会发挥作用。所有通过概念验证的项目,概念验证基金都会进行投资。
加快由“以城带产”向科技创新驱动的“以产促城”转变,中原科技城肩负着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光荣使命。
2025年1月10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综合评价跃升至第15位,两年提升16个位次,实现了排名的“撑竿跳”。
赵凯说,创新生态体系2.0下的中原科技城,将持续聚焦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数据要素、量子科技、先进算力和生命科学六大重点产业赛道,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创新人才服务、一流营商环境等四大体系,搭建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作为整体协同创新平台,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渠道。
实习编辑:金怡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