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豫企出海,这场关于国际“钢铁驼队”的博览会在郑州举行
大河财立方
2025-06-26 22:10:39
稳居全国中欧班列运营第一方阵的中欧班列(郑州),如何助力河南企业走出去?

【大河财立方 记者 丁洋涛 文图】稳居全国中欧班列运营第一方阵的中欧班列(郑州),如何助力河南企业走出去?

6月26日,第二届中欧班列(郑州)博览会在郑州举行。本届博览会仍以“枢联天下 畅通全球”为主题,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河南省物流协会、欧中国际会展(郑州)有限公司主承办,将持续至6月28日。

作为推动国际经贸合作与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本届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在博览会会期,新经济结构下“一带一路”发展大会同期召开,并成立豫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为更多豫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动能。

交通枢纽+物流强港:郑州成为中欧班列战略支点

自2013年中欧班列(郑州)鸣笛启程,这趟“钢铁驼队”以年均超1000班的高频次稳定开行,构筑起覆盖亚欧大陆的物流大动脉。

第二届中欧班列(郑州)博览会及相关论坛选址郑州,绝非偶然,而是综合考量下的选择。郑州作为中原腹地的核心城市,凭借“铁路心脏”“航空枢纽”的双重身份,构建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目前,中欧班列(郑州)已形成“25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国际物流网络和“1+N”境内外物流枢纽体系。以郑州为中心,中欧班列(郑州)境内集货半径达1500公里,畅通了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四个方向的国际物流干线通道,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逾6000家。

放眼全国,截至今年6月初,中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品类已拓展至53个门类、5万多种商品,辐射欧亚大陆37个国家300余个城市,成为畅通双循环不可或缺的战略通道。中欧班列(郑州)稳居全国中欧班列运营第一方阵。

在此深厚底蕴支撑下,重大论坛落地郑州意义非凡。通过搭建高端交流平台,能够进一步放大郑州的枢纽虹吸效应,吸引全球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成为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的“强磁场”。

与此同时,也为河南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循环提供了战略支点,既展示了中原大地在开放发展中的亮眼成绩,更创造了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机遇,助力河南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搭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桥梁,推动区域经济协同迈向更高水平。​

豫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成立,破解企业出海难困境​

豫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的上线,堪称河南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为河南外贸及物流行业带来多重战略机遇。

联钢国际-新丝路外服平台副总经理张世松在演讲中提到,对河南而言,作为制造业和人口大省,众多企业怀揣着“出海”梦想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政策解读不透彻、国际市场信息匮乏、跨境物流成本高企等难题,成为豫企国际化道路上的“拦路虎”。他建议,想要出海看看的企业,可以先从参加境外展会、市场考察、商务对接、交流活动等着手,了解市场、接触客户、推广产品。

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井利坤表示,郑州弘依作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是中部省份第一家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会员和国际公路运输TIR持证人,常态化运营中国-俄罗斯、中国-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29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他分析称,TIR运输市场发展趋势为规范化、多元化、协作化和规模化,希望为河南企业出海解决物流难题。

路贸通国际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凯谈到,202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了2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表明“一带一路”市场需求旺盛,物流需求空间广阔。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将持续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作为Temu、TikTok、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头程承运商,我们日均发车量稳定在5车以上,并通过动态运力调配系统,实现运输资源的智能匹配与实时优化。”周凯认为国际卡航的核心机遇在于填补空运与海运之间的市场空白,有望成为国际物流的关键支柱之一。

1750944416495

诸如新丝路、郑州弘依和路贸通等外贸服务企业为豫企出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物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霞在大会宣布“豫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成立。

“我们倡议共建‘豫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以中欧班列为纽带,以‘一带一路’为路径,以河南物流优势为支撑,打造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河南方案’。”李霞介绍称,该平台以中欧班列为引擎,畅通豫企出海大通道,构建豫企出海生态圈,以河南物流为基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共建共享,开启豫企全球化新征程。

“豫企出海”平台不仅是物流通道的延伸,更是河南拥抱全球化的战略支点。通过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三流融合,让河南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推动河南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