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 段伟朵】当黄河两岸的麦香阵阵,遇到黄浦江畔的舟楫声声,豫沪两地深度携手,已走过25载。
25载风云激荡,25载风华正茂。近年来,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以下简称河南省驻沪办)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任务,立足上海对外开放“桥头堡”优势,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统筹协调,发挥桥梁作用,助力深化“长三角企业+河南资源”“长三角研发+河南转化”“长三角总部+河南基地”“长三角制造+河南原料”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和路径。
6月19日,河南省驻沪办会同省工信厅等单位承办的2025河南·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对接活动在上海举行,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了河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河南省长三角招商局局长胡加彬。
聚焦“双招双引”,2024年推动近200个项目签约
2024年3月20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中部地区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为新时代中部崛起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当黄河“豫见”黄浦江,当大玉米“牵手”东方明珠,驻沪办承担了重要桥梁纽带作用。
“双招双引工作,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主要职能,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胡加彬告诉记者,在招引项目上,河南省驻沪办用好“链主”企业招商、应用场景招商、专题活动招商、校地合作招商、产业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等实招和新招,为各地市推荐招引了一批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其中2024年共推动近20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1200亿元,在全省“三个一批”活动中的长三角项目贡献度占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为提升招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性,依托专业团队共同研发了“河南省长三角双招双引综合平台”,并实现省市县(区)信息共享。
在引进资金上,分别与宝武绿碳基金、诚通高科、华泰证券、中金资本、中鼎开源等400余家公司、70多家投资机构建立联络对接渠道,围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和促进与省创新投、商丘、安阳、濮阳等省市国有平台通过联合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金融合作,保障招引项目签约落地。
招才引智方面,河南省驻沪办紧盯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优秀顶尖人才(团队),建立完善包括11名院士、15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在内的2000余名长三角重点人才数据库和联络服务体系,其中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分别达到40%以上、20%以上。“我们希望将更多的‘最强大脑’引入河南。”
牢固树立“大沪办、一盘棋”理念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河南分别在2000年之后与上海市先后4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多年来,从引进项目到产融结合,从单向承接到互利共赢,从产业合作到全方位牵手,豫沪合作登上了新的台阶。在这一过程中,驻沪办如何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大沪办、一盘棋’理念。”胡加彬介绍,针对省办和地市联络处驻地人员少、招商信息少、项目储备少、相互沟通少等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通过成立12个招商小组、划分3大片区等,迅速整合力量和资源,从去年7月开始,在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的基础上,升级打造长三角驻外机构招商工作“3.0版本”,依托科创资源和头部企业密集的漕河泾开发区,谋划建设了河南(长三角)招商基地,持续增强省市县(区)驻沪机构的工作合力,形成了资源互通、工作互促、协同互动的良好局面。
“工作中,我们着力加强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胡加彬介绍,聚焦我省“7+28+N”产业链群,深入分析梳理关联度高的头部企业、产业园区、投资平台和上下游企业,切实做到精准靶向、有的放矢。常态化带领和督促驻点人员深入中国商飞、携程集团等3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110余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26个特色园区、35个商协会走访调研洽谈、寻找合作契机。坚持既抓大项目“顶天立地”又抓小项目“专精特新”,推动埃顿集团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园、远景能源零碳产业园、上海蜂鸟储充等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签约落地。
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河南省驻沪办牵头组织召开10余场金融机构专题座谈会,研讨并推动实施“基金+产业+孵化+园区+项目”招商模式,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本,助推招引项目落地。
“我们还非常注重在上海讲好河南故事、传播河南声音,引导广大豫商积极回乡创新创业。”胡加彬说,牵头举办河南省省情推介会及长三角商会联合年会,加强与大河财立方、东方电视台等两地新闻媒体沟通对接,持续拓宽“豫见长三角”“豫农优品上海行”系列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老家河南”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构建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智慧前哨”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两高四着力’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双招工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方向,聚焦主业。”胡加彬表示,切实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努力将河南省驻沪办打造成为河南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构建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智慧前哨”和“开放窗口”。
进一步深化产业链招商。坚持“引进龙头项目—壮大产业链条—推动集群发展”总体思路,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高端文旅等生活性服务业、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直播经济等新消费业态为招引重点和主攻方向,瞄准长三角区域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会同有关厅局、地市绘制好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逐一调研摸排、洽谈对接,不断提升招商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进一步加大产业转移承接。抢抓国家“关于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的有利时机,发挥我省劳动力、原材料资源丰富和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张江高科、大零号湾、漕河泾开发区、临港新片区、G60科创走廊等特色产业园区结对共建,扎实做好外溢企业、产业、项目的对接和承接。
进一步加大资本招商力度。持续搭建平台,广泛链接资源,促进与我省各级国有融资平台开展合作,配套设立天使、风投、创投等产业引导基金,发展壮大耐心资本,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进一步招引高端人才(团队)。坚持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促创新,助力更多前沿科创成果在河南落地和转化,高质量服务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提升柔性引才引智的质效
责编:李文玉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