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松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五栋现代化建筑崭新亮相,成为这片创新热土的新地标。
6月19日,起源于河南焦作市博爱县的全国PVP龙头企业——新开源(股票代码:300109.SZ)全球研发转化生产基地正式开业,这标志着新开源落子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迈出关键一步。
据了解,依托“精细化工+精准医疗”双轮驱动战略,新开源将把松江基地打造为覆盖长三角的精准医疗孵化平台与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加速向全球生命科学价值链高端迈进。
从蓝图到现实:松江基地落成,打造医疗创新枢纽
这座承载新开源发展新蓝图的重要基地,建设脉络清晰:2018年,新开源启动上海松江医疗业务总部基地规划;2020年,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如今,占地56亩的研发生产基地已拔地而起,将聚焦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领域,构建覆盖检测、治疗、预防、科研的全链条体系。
活动现场,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陈容在致辞中表示,新开源项目的定位高度契合松江区重点发展方向。生物医药与新材料是松江的优势和重点发展产业。她表示,松江区将协调区内科研机构,支持新开源在相关领域深耕拓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新开源松江基地的落成,不仅体现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上游技术开发-中游赋能平台-下游创新产品”的新型产业链架构特征,更锚定了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
新开源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军政表示:“新开源松江全球研发转化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新开源‘精细化工+精准医疗’双平台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
他强调建设上海松江基地的初衷:“我们决定建设上海松江基地,不仅是投入资金,更要在人才、场地、生产技术、申报注册、临床合作、多学科服务、市场推广销售体系、管理经验国际化等全维度赋能创新型企业。简而言之,我们要搭建好创新赋能的大平台,让合作伙伴少走我们曾走过的弯路。”
在开业仪式上,华道生物CAR-T细胞药物首期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暨配套产业装备与耗材生产总部战略合作正式签约。同时,新开源“源因诺方”生物医药孵化器揭牌成立。
“双轮驱动”战略:传统业务领跑,创新管线蓄势
经过近5年的快速增长,新开源已成为全球PVP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新开源2024年年报显示,该板块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4.52亿元,同比增长5.25%。其中,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系列产品销售成绩卓著,经核算折合NVP(N-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销量强势突破20000吨。
对于精细化工板块,张军政表示:“未来3~5年,我们将充分利用上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技术和规模均世界领先的特种精细化学品提供商,做到产品‘要么第一,要么唯一’,满足合作伙伴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而对于精准医疗的布局,新开源并非心血来潮。早在10年前,公司就通过外延式并购切入精准医疗赛道,构建了覆盖智能病理诊断、基因精准检测、全基因组测序科研服务及医学设备研发制造的产品服务体系。自2018年起,新开源又陆续投资了永泰生物、华道生物、威溶特、纽安晶、良远生物等5家拥有重大技术创新的生物制药公司,在CAR-T细胞治疗、肿瘤治疗性疫苗、淋巴结靶向药物等前沿领域完成布局。
“目前我们投资的5个创新项目,已有数十款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其中一款等待上市签发,两款正在进行临床Ⅱ期。预计未来3~5年,这些管线将集中进入上市获批期。”张军政表示,这些扎实的创新药管线是新开源最大的底气。
汇聚创新动能:构建创新生态圈,打通从实验室到临床全链条
新开源上海基地致力于构建一个赋能型创新生态。张军政将其比作“一块创新的沃土”,旨在为初创者减负、为研发者赋能、为创新者加速。
目前,基地已有三个项目入驻,分别为:新开源集团首席科学家贺博将其个人实验室研发的全球独家高分子抗菌新材料独家授予新开源,双方将在基地内共同推进产业化,贺博同时继续领导基地的化工全球创新研发;具备CAR-T细胞药物及关键设备全产业链能力的华道生物,将其首款CAR-T药物的重点商业化生产布局于此;良远生物刚获批临床试验的注射用人白介素-2产业化基地也将落户于此。
贺博表示,松江基地将充分发挥新开源在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精细化工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向高端药用辅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应用等方向深度拓展。
华道生物董事长余学军表示,其自主研发的首款CAR-T药物研发进展顺利,与新开源签署商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协议意义重大。该基地将利用新开源的平台优势和产业链资源,实现关键设备、核心耗材和生产工艺的全面自主可控,大幅降低成本,显著加速国产CAR-T药物上市进程,提升患者可及性。
良远生物首席科学家兼董事长梁伟强调:“作为首批入驻者,园区优越的设施加速了我们的研发进程。平台至关重要,未来我们将依托园区,积极合作,共同打造生物创新生态圈。”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