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新能源车电池逐步到达“8年质保期”,电池报废后去哪了?
央视新闻
2025-06-19 11:18:29
有报告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截至2024年底,全国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

随着首批电池逐步到达八年质保期,加上各项新能源车换新补贴政策落地,我国即将迎来一轮动力电池的集中退役高峰期。有报告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这些电池如何高效回收、绿色利用?

逐步到达8年质保期

首批新能源车电池面临淘汰

根据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为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核心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到去年年底正好8年,这意味着首批享受政策的新能源车已陆续进入脱保期

与此同时,随着新车型在续航、功能、安全等方面不断升级,有不少车主选择在质保期临近前提前换车。

去年8月,商务部等七部委提高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在指定期限内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个人消费者,单车补贴从1.5万元提升至2万元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个人报废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新能源车并购买指定车型,可享受单台2万元补贴

置换新车不仅能享受补贴政策,也能规避电池续航衰减、充电慢、安全性下降等问题。趁此机会,不少新能源车主决定将旧车升级换代。

处置不当或导致资源浪费

高效安全回收利用废旧电池至关重要

无论是个人用户以旧换新,还是公交、网约车等营运车辆集中退役,背后都意味着大量动力电池将被淘汰。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退役电池总量将突破350万吨

这些电池中含有锂、钴、镍等重金属和化学物质,如果处置不当,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触电、燃爆等安全事故,对土壤、水源、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如何高效、安全的回收利用这些废旧电池,已成为支撑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此外,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胡嵩表示,我国钴、镍、锰的对外依存度超过90%,资源如果不能形成循环,未来会面临“卡脖子”的问题。

专家指出,动力电池的实际退役周期往往比8年质保的行业预估晚5年以上,换句话说,真正的大规模退役潮将在2030年后逐步到来

眼下是产业布局的窗口期,如何在退役大潮来临前构建起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回收利用体系至关重要。那么,一块“退役”动力电池将如何被回收再利用,开启第二次生命旅程?

动力电池回收首先要完成扫码登记,并同步上传至国家统一的溯源平台。随后,它们被送往不同车间,依次进行放电、拆解和分容检测。

目前,“退役”电池主要有两种利用途径,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而分容检测正是决定它们最终走向哪一路径的关键一步。

所谓分容测试,就是给每块电池做体检,测量它还能存储多少电量。

如果电池测出来容量低于标示容量的60%,就被认为没有梯次利用价值;

对于容量高于60%的电池,会根据不同的项目需要,分配到梯次利用的产品中去。

在分容测试之前,需要先对不同型号、尺寸、结构复杂的电池包进行无损拆解。过去这项工作主要依赖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还存在短路、起火等风险。

而如今,新升级的柔性智能拆解生产线让曾经的难题迎刃而解。柔性智能拆解技术的应用,让动力电池在拆解过程中实现了零热失控,整体拆解效率提升50%。

经过分容检测,容量高于60%的电芯被判定为具备梯次利用价值,他们被送往这条自动化生产线进行重新组合装包,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设备或场景中继续“服役”。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