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轴承黄埔”到高端突围,洛阳如何“转动”大国制造
大河财立方
2025-06-17 17:27:22
洛阳,是中国轴承工业发展史厚重的一篇,也是河南轴承产业的中心和源头

编者按

当黄河流域的泥土滋养着十三朝古都的文明根系,当 “一五” 时期的工业种子在新时代萌发新绿,洛阳正以制造业“热带雨林”的蓬勃生态,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答卷。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优势合理比重。连日来,河南日报社财经全媒体中心、大河财立方记者深入洛阳的轴承、农机、先进装备、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在国企巨擘的技术深谷与民企灌木的创新丛林中,捕捉传统工业基地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生命密码,立体呈现一幅根脉深植、乔木参天、灌木葱茏的产业生态全景图,见证中原大地如何以制造业生态化转型,谱写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洛阳篇章。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轴承,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被称作工业的“关节”。

洛阳,是中国轴承工业发展史厚重的一篇,也是河南轴承产业的中心和源头。

“一厂一校一所一院”相继设立、开办,让中国具有了完整的轴承科研、设计、教学、生产体系,更让洛阳轴承产业拥有独特资源,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七十多年跋涉,如今,洛阳轴承又迎来发展的关键节点。

它将如何让产业基地提级进位,让轴承产业链加速集聚发展?

“黄埔军校”,托举中国轴承工业

5月下旬,河南科技大学西苑校区,机电工程学院一层的两排展板还张贴着5月20日前后的硕士答辩通告。

《双半内圈球轴承流固热耦合瞬态温度场分析》《关节轴承内圈外球面强化技术研究》……几十篇论文,不少与轴承相关。答辩委员会委员中,除了本校老师,还有来自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轴研所等单位的高工。

“这里走出了5000余名轴承专业毕业生,为中国轴承行业培养了70%以上的中高级技术骨干。”顺着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聚波所指的方向,展板后的学院简介中,“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格外醒目。另一边,一面墙上整整32块标牌,不乏国字头和省级科研平台,更加彰显学校王牌专业的实力。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科技大学是全国唯一开设本硕博一体化轴承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高校。

“大家说的轴承专业,现在的正式名称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轴承设计与制造方向。”李聚波介绍,学校轴承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74年。当时,为解决轴承企业专门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原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轴承局牵头,决定利用洛阳轴承工业的优势,由学校开办轴承短训班,拉开了学校乃至中国轴承专业人才培养的序幕。

1978年,轴承工艺与设备专业首次招收4年制本科生。至此,洛阳“一厂一校一所一院”独特的产学研行业优势初步形成,为轴承专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2024年,轴承专业获准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生,轴承专业建成了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学术型与专业型齐全的完备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河科大中国轴承陈列馆(图自河南科技大学官微)

51年,薪火相传,底蕴深厚。采访中,李聚波细数着校友名录,其中不乏行业领军人物。“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成长为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所以学校也被称为中国轴承工业总工程师的摇篮。”

大学的功能,不只是育人。“学校在为行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积极搭建创新平台、着力攻克技术瓶颈、赋能产业发展。”他说。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聚焦最新产业需求和行业关键技术难题,以高端轴承为引领,深度参与河南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全力打造国家高端轴承技术策源地。同时,该校还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以及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在盾构机轴承、风电轴承以及航发轴承等关键领域,提供了关键核心基础件支撑。

“从‘神舟’‘嫦娥’,到‘北斗’‘蛟龙’,都有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的身影。可以说,与轴承相关的国家重点工程,河南科技大学从未缺席。”李聚波感慨地说。

70岁大厂,示范改革发展

静音
当前时间 0:00
/
æ—¶é•¿ 0:00
åŠ è½½å®Œæ¯•: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剩余时间 -0:00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