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优化阶段。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这一文件的正式出炉,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保障。
当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需要政策保障,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住建部数据显示,仅2024年,我国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就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这一庞大市场如何推进壮大?钱从何处来?
在5月20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介绍《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委负责人对城市更新的资金要素投入渠道与情况给出详细披露。
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方面,“十四五”以来,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1594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以来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53亿元,支持推进城中村改造。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等资金超过4250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项目。
不过,对于每年都需要万亿级以上资金的城市更新事业,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建立更加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模式迫在眉睫。如进一步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参与。
在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上,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城中村改造,推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满足相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同时,除了银行信贷外,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也应更加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物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上,REITs底层资产不断扩容,城市更新REITs再获中央政策支持,支持符合条件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产品、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未来,如何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笔者认为,关键要在城市更新项目上进行筛选,让企业有利可图。比如老旧小区的改造建设等,能够让投资者有预期的回报,才愿意与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城市更新的建设。
多路资金布局万亿级城市更新赛道,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机构的独特优势,做好与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的有效衔接,构建长效投融资机制。最终实现让项目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资金变投资。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举。
责编: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