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2025年4月,境内全市场ETF基金规模突破4万亿元里程碑。
当前,指数化投资已成为境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愈发受到投资者认可。21年来,ETF从资本市场的新尝试,已经变成了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
从稳步增长到加速爆发,
ETF总规模两年内增长一倍
ETF,全称Exchange Traded Fund,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其以跟踪指数为特点,在满足正常申赎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在交易所上市。
2004年,境内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基金问世,通过跟踪上证50指数,首次为境内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篮子股票的投资方案,开启了中国投资者接触ETF基金的序幕。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市场ETF规模呈稳步上升态势。2020年之后,ETF规模加速提升,新发ETF不断增多。
上交所ETF行业发展报告(2025)提到,从2004年第一只ETF成立到2020年ETF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境内ETF市场经历了17年;而到第二个万亿,境内ETF市场仅用了3年;到第三个万亿,仅用了9个月。
而本次跨过第四个万亿大关,市场又跑出了7个月的新速度。从2万亿元到4万亿元,仅用时1年4个月。
截至4月22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和南方中证500ETF规模均突破了千亿元,他们也是“国家队”护盘的主要加仓对象。目前,6只ETF的最大持有人均为中央汇金及旗下子公司。
今年4月8日,全市场股票ETF净申购1097亿元,创下了单日净申购额历史最高纪录。 这也是ETF基金历史上第二次出现单日资金净流入超过千亿的情况,2024年10月8日净流入金额达到了1074亿元。
从具体的基金管理人来看,发行了境内首只ETF基金的华夏基金,至今仍旧保持着全市场ETF的领先地位,截至4月22日,ETF管理规模总计7040.12亿元,发行数量达到100只。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则分列ETF管理规模的2-5名。
多项优势叠加,助推ETF成为投资者之选
华夏基金指数策略分析师王波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境内ETF市场持续发展,尤其近几年增速提高,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政策引导支持、指数化投资理念的普及、长期资金入市等多方面原因。
如今,全市场ETF基金已超过1140只,跟踪指数丰富多样,涉及境内外市场和多个风险偏好标的,也细分出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商品型和跨境等多个类别。
其中,股票型ETF规模最大,达到2.97万亿元,类型占比也最多,达到全市场的80%以上;跨境ETF规模为4968.89亿元、债券型ETF规模为2392.69亿元、货币型ETF规模为1745.22亿元、商品型ETF规模为1568.73亿元、其他10.39亿元。
ETF低廉的费率是其备受青睐的关键因素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全市场ETF仅有32只管理费率高于0.50%,12只托管费率高于0.15%,其余大部分管理费率均低于0.50%(含)、托管费率均低于0.15%(含),更是有近300只ETF达到了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的全市场最低水平;相较于大量主动权益基金1%以上的管理费率,ETF显然更加实惠。
同时,2021年—2024年,受股市波动等复杂因素影响,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出现了一定亏损,跑输大盘涨跌的情况并非个例,“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大量投资者选择转向投资ETF基金,2024年下半年,A股被动基金持仓规模也超越了主动基金。
此外,大量热门ETF基金还在场外发行了紧密跟踪产品的ETF联接基金,对于没有开通股票账户的投资者,也可以轻松通过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间接投资ETF基金产品。
例如在2025年热度居高不下的黄金,就有大量投资者通过联接基金间接投资。大河财立方记者看到,多只规模较大的黄金ETF,其最大持有人均为场外联接基金。
指数化投资进入高质量发展之路,
投资者应如何选择?
1月26日,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
方案提到,要积极发展股票ETF、稳步拓展债券ETF、支持促进场外指数基金发展、稳慎推进指数产品创新。同时,证监会也提出了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的具体举措,要优化ETF注册发行安排、全面完善ETF运作机制、切实提高指数编制质量、降低指数基金投资成本、稳步推进指数化投资双向开放、不断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
对于没有涉足过ETF的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王波也提出了多项建议。
他表示,投资者首先是对ETF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交易规则及底层资产特征,比如ETF跟踪指数的编制方式、投资价值、指数分类及区别等;其次,要遴选契合自身投资目标及风险偏好的指数;再通过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及费率等指标选取具体ETF。结合自身经验,他建议投资者通过ETF进行多元资产配置,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出发,选取A股宽基、行业主题ETF、海外市场、固收、商品等涵盖多个大类资产的ETF进行组合投资。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