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文图】“高铁、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会用到哪些塑料?”“橡塑展为何会有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纯净水桶是由聚碳酸酯制成?”
4月15日至18日,Chinaplas 2025 国际橡塑展在深圳举行。随着橡塑技术发展,新材料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既能助力汽车、飞机、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减重,也能助力医疗器械、包装材料产品升级。
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通聚源)携多款创新材料产品亮相Chinaplas 2025 国际橡塑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户参观交流。那么盛通聚源在新材料领域有哪些突破性成果?
多款创新材料产品亮相
这款生物基PC(聚碳酸酯)材料,与普通PC材料有何不同?
“使用普通双酚A型聚碳酸酯材料制备的汽车大灯、阳光板,经过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后存在发黄问题,而以异山梨醇为原料的生物基PC,不含双酚A,避免产品发黄;此外,生物基PC透光率明显提升,在光学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盛通聚源研发中心主任翟超琦介绍。
在展台上,白色圆片状异山梨醇、无色透明的生物基PC颗粒、高铁模型、风力发电机模型、路由器、智能摄像机和汽车零部件等终端应用产品依次陈列,可以更形象地感受到新材料如何让世界更多彩。
“本次展会盛通聚源主要展示了聚碳酸酯(PC)、聚苯硫醚(PPS)、异山梨醇(ISB)、生物基PC及氢化双酚A(HBPA)产品及其终端应用产品。”翟超琦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盛通聚源成立于2016年9月,是一家专门从事聚碳酸酯及改性材料研发与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系盛源集团子公司之一,由中石油和盛源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在新材料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
以风力发电机终端产品为例,其叶片可使用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涂料。盛通聚源提供的氢化双酚A具有高纯度、反-反式异构体含量可调、无毒无害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领域,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温性和绝缘性能。
自主技术筑牢护城河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盛通聚源以聚碳酸酯为依托,向高端PC等领域拓展,做通做透聚碳酸酯产业链,持续推出高性能、环保型的新材料解决方案。
展会现场,盛通聚源相关负责人在主题分享环节着重介绍了目前公司所拥有的核心材料、性能以及其广泛的终端应用场景。
其中盛通聚源推出的低熔指聚碳酸酯903RB以其优异的抗冲击性和环保无塑化剂特性,成为高端饮用水包装领域的首选材料。
2017年,盛通聚源投资19.5亿元建设一期13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并于2019年一次试车成功,该项目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河南省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空白。
在耐高温材料领域,盛通聚源推出的聚苯硫醚(PPS)材料,凭借机械强度高、耐高温和耐化学药品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池部件、发动机部件、油泵部件、家电产品等工业核心领域,助力工业制造迈向高端化。
“今年展会,有许多国际终端应用商前来交流洽谈,既有新客户也有老客户,问到最多的也是这次公司展出的核心产品。”盛通聚源相关销售人员表示,公司的异山梨醇(ISB)和以其为原料的生物基PC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员关注。
据了解,盛通聚源通过技术创新,将异山梨醇材料应用于生物基PC材料的研发。作为拥有国内首套大型生物基PC生产装置的新材料企业,盛通聚源生物基PC材料项目的实施打破了日本垄断,开启生物基PC本土商业化,推动了国内高分子材料行业的绿色化进程。
由于异山梨醇材料具有绿色、无毒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美妆等领域。以异山梨醇为原料的生物基PC材料兼具高透明、耐黄变、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光学镜片、汽车挡风玻璃等领域。
化工新材料如何做强转型?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材料行业正朝着绿色化、特种化、高端化方向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以盛通聚源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正加快转型步伐,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内行业提供高性能、环保型的国产方案。
作为中石油的合资公司,盛通聚源与其合作,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强大优势,既保持了民营企业的机制灵活,又充分发挥央企的资源优势,实现了资源整合、业务融合,共同推进熔融酯交换法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及相关紧缺单体生产技术的突破。
目前,盛通聚源二期项目正是与中石油合作在建的5.4万吨/年特种聚合物项目,其中涵盖了低熔指PC侧线项目、生物基PC项目、PPS项目、氢化双酚A项目、异山梨醇项目、改性塑料生产线项目等。
为保持技术先进性,公司持续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如2023年,盛通聚源与郑州大学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在原创性技术、迭代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上实现突破攻坚。
“盛通聚源正在做的不只是持续产业转型,更是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让‘河南创造’的新材料闪耀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产业的最前沿,并走向全球、享誉全球。”盛源集团品牌战略总监苗胜利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迈向中高端市场阵营,努力成为河南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龙头,实现区域内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发展。
责编:李文玉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