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纪念日。为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围绕乡村振兴、红色研学、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等主题,河南省委宣传部近期组织开展“红旗渠精神永在·红旗渠通水60周年”集中采访活动。
一条精神长渠,一曲振兴壮歌。在红旗渠精神感召下,林州人民以乡村为纸、以产业为笔,绘出“农旅融合+研学创新”的富民新图景。本篇报道,大河财立方记者先后走进安阳林州石板岩镇高家台村、姚村镇下里街村、黄华镇庙荒村,探寻红旗渠精神激励下的乡村振兴路径。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只要是林州人,家里长辈都干过红旗渠,这份精神财富时刻激励着我们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路上前行。”4月2日,在“红旗渠精神永在·红旗渠通水60周年”集中采访活动中,安阳林州姚村镇下里街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奇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
下里街村位于姚村镇西南4公里处,西邻黄华路,东临G234国道,是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不过,发展旅游业曾是该村不得已而为之的探索。曹新奇回忆,村里原先没有村办企业,按照上级规划,国道以西不能搞工业,所以就尝试搞水产养殖、搞旅游。
现如今,下里街村依托水资源优势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生态农业研学旅游项目,带动人才赋能、产业兴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由以前的偏远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何为田园综合体?曹新奇介绍,特色在“田园”,关键在“综合”。下里街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立足研学游一体化,打造了水产养殖、蔬菜林果、蜜蜂养殖、研学旅游四个特色基地项目。
其中,仅蜜蜂养殖一项,每年就能为下里街村村民平均增收数万元。林州玉蜂堂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双双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得益于临近太行山的自然优势,五六十户村民在公司指导下进行蜜蜂养殖,根据各家养殖规模情况,每年每户增收在一两万元到十万元之间。
作为红旗渠唯一穿村而过的村庄,安阳林州黄华镇庙荒村通过打造民宿产业,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闻名遐迩的明星村。
“我们家家户户都做民宿,民宿旅游这块,也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庙荒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余先美说,起初大家对做农家乐、做旅游都不理解,村领导带着党员、群众代表去国内多地参观学习,老党员刘明生回来就开办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当年营业就赚了四五万元,随后其他村民跟着干,庙荒村民宿旅游就火了起来。
余先美坦言,农民转身做民宿,相当于开始经营商业,其间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过接待、服务等问题,但红旗渠精神让大家心中有股劲,一定要好好做,现在每年庙荒村客流量约30万人次,新疆、内蒙古等全国各地游客都会来,村里还曾经接待过外国游客。
在安阳林州石板岩镇高家台村,奇绝壮丽的太行山,造就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写生地。写生基地成为高家台村的独特标签,每年都有各地的美术学院师生前来写生,“画家村”的名号响彻全国美术圈。
高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表示,每年春、夏、秋是美术生来村里写生、画画的旺季,其中湖北、山东、山西、河北的美术生较多。如果不包含住宿,村里一天最多接待3000人,以写生为主要目的的乡村游,每年能给村民带来人均增收2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高家台村所在的石板岩镇,正以创建全国特色写生名镇为契机,努力建设国际写生名镇和高端民宿小镇,打造“中国画谷”品牌。
林州市石板岩镇写生行业协会会长杨凯介绍,目前协会有141家写生基地会员,可以同时容纳15000人,房间数是3833间,协会对写生基地会员进行星级评定,通过舒适的食宿环境、良好的服务吸引全国美术家、美术专业师生来写生。
各具特色的乡村游,已是安阳林州的富民产业。让沉睡的山水资源化作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安阳林州走出了一条红色基因赋能、绿色生态打底、特色产业夯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杨凯表示,今年协会计划成立画品交易中心,为来写生的名家、师生提供变现之路,也将举办针对高校师生的画展活动。
曹新奇透露,下一步,下里街村还将规划建设集农水产品、蜂产品、手工艺品、风味小吃于一体的商业一条街;建设10座高标准现代化民宿和水上民宿等,力争以项目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