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郑棋文】3月26日,又一华为天才少年参与创立的它石智航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刷新国内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纪录。这也是继智元机器人获腾讯领投估值达150亿后,另一引发行业热议的重磅消息。
2025年以来,大量资金涌入具身智能赛道,超亿元融资案例频现。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发现,年内至少已诞生五笔大额融资,涵盖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B轮。
明星团队拿下最大天使轮融资
3月26日,它石智航在其微信公众号官宣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研发、模型训练、场景拓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的一笔融资,而创下纪录的它石智航正式成立于2025年2月5日,是一家实打实的“初创公司”。
短短五十多天,就融得近10亿元人民币,它石智航的吸金能力可谓惊人。
仔细翻看其创始人团队阵容,不难理解为何它石智航能得到资本如此青睐:
它石智航CEO陈亦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华为自动驾驶CTO、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
它石智航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博士,原华为“天才少年”,是具身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复旦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曾从0到1主导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打造复旦大学首个人形机器人。
它石智航董事长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牵头打造了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当前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
它石智航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是清华大学博士,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原华为 ADS 智能导航部部长,空间感知首席技术专家,深耕工业制造、AI、自动驾驶、机器人等产业,引领多个产品成功商用。
它石智航首席战略官 Vincent,曾任华为、百度关键技术岗位负责人,也是此次投融资负责人,拥有极强的战略视野与技术商业化能力。
对此,它石智航也在官宣时不掩自豪地表示:“这一阵容被行业誉为‘豪华梦之队组合’。”
年内已诞生5笔融资,资本偏爱初创公司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行业热闹非凡,大手笔融资不断。据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包括它石智航在内,年内至少已诞生5笔亿元级别的融资事件。
1月7日,智平方宣布完成数亿元Pre-A轮战略融资,这也是2025年具身智能领域的首笔重大融资。其创始人郭彦东是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师从AI领域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曾在微软美国总部核心AI团队任职,担任过小鹏汽车和OPPO的首席科学家与研发高管。
2月18日,灵宝CASBOT宣布完成超亿元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及核心技术的研发。灵宝CASBOT的创始团队成员也拥有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
3月21日,维他动力宣布完成了种子+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维他动力创始团队包括地平线前副总裁、前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余轶南、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地平线前软件平台总架构师、智驾创始团队成员宋巍。成立三个月内,维他动力已累计完成2亿元种子轮融资。
3月24日,由腾讯领投,智元机器人完成最新一轮融资,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多家产业方及老股东跟投。与它石智航相似的是,智元机器人也拥有“华为”背景,创始人之一的彭志辉系华为出身”天才少年”。
在具身智能赛道,资本似乎偏爱明星团队、初创公司。上述5家企业平均成立时间不超过2年,分别位于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创始团队中“明星”、大牛云集也是其共同点之一。在融资进度方面,智元机器人“一骑绝尘”,在两年内率先完成了A轮与B轮整体融资,并正在以150亿元的估值接洽新一轮融资。
在具身智能领域,有公司做机器人本体,也有公司专注于“机器人大脑”——研发大模型,也有公司只做关键零部件。
具体来看,智平方专注研发空间基础模型等具身大模型,维他动力瞄准C端打造消费级机器人产品。而灵宝CASBOT与智元机器人则更加重视多场景落地,表露出了多元的技术能力与商业化野心。
“我们的产品定位是多场景落地的通用类脑智能机器人,包括航天航海、应急救援、井下作业、工业制造和商业服务等多个领域。”灵宝CASBOT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智元机器人内部人士也向记者强调:“我们不只局限于工业场景、服务领域。”目前,智元机器人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
事实上,最值得期待的是尚在“招兵买马”的它石智航。
从公开信息来看,它石智航似乎意在打造“超级具身智能系统”。未来,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边界或将重新定义。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