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汉堡”塔斯汀面临的围剿与突围
封面新闻
2025-03-13 14:44:04
塔斯汀能否成为汉堡界的“蜜雪冰城”,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凭借低价和“雪王”的呆萌形象,获得万千关注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如今已站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2025年3月7日,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随后的股价一雪其他茶饮上市企业股价“前耻”,一路飙升,引起市场的强烈关注与思考。

由此,跟蜜雪冰城走同一“亲民”路线的汉堡品牌“塔斯汀”也再次走入公众视野。

“塔斯汀”从创立之日起,就将把西方快餐做成更适合“中国胃”的理念打成了自己的标签。以手擀现烤饼胚,搭配传统中餐馅料为主要制作方式。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塔斯汀在2022年和2023年新开了大量门店,数量分别达到2316家和3772家。截止到2025年2月22日,其全国在营门店数为9084家,超过麦当劳,成为门店数量全国第三的连锁汉堡品牌。而其人均消费仅为18.74元,比汉堡王低了近10元。

在大举的门店扩张的同时,塔斯汀也引起了国内各路餐饮大佬的关注,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创立的贾国龙中国堡、楚郑、大大方方、林堡堡、欢乐季、汉堡状元等中式汉堡品牌也开始在市场涌现。

那么塔斯汀能否成为汉堡界的“蜜雪冰城”,最终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公开资料显示,塔斯汀是2019年开始做汉堡的,2020年门店数才只有500家。它主打的中国风汉堡定位,低价是它的最大特色,一个香辣鸡腿堡优惠后只要8.9元,三件套豪华单人餐只需19.8元。 相比同样卖汉堡的汉堡王和麦当劳来说,这样的价格的确有“人气”。正因如此,塔斯汀的国内门店数量在短时间内就突破千位数,仅次于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中国本土快餐品牌华莱士的开店数量。

从市场定位与扩张路径来看,塔斯汀与蜜雪冰城均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主攻下沉市场。塔斯汀70%以上门店位于二至五线城市,甚至覆盖乡镇区域,与蜜雪冰城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超57%的布局高度相似。两者均通过低租金、高密度社区店快速渗透市场,并依赖加盟模式降低扩张成本。塔斯汀依赖加盟模式实现快速扩张(8000+门店),但加盟管理粗放导致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生鸡肉事件)。未来,若塔斯汀无法优化加盟商管控,可能重蹈部分品牌“规模越大风险越高”的覆辙。

从价格定位上,塔斯汀人均客单价约18.97元,比肯德基、麦当劳低40%左右,而蜜雪冰城饮品均价低于10元。两者均契合了消费降级背景下年轻人对高性价比的需求。

从供应链与成本控制能力角度来说,蜜雪冰城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原材料规模化采购,而塔斯汀虽未完全自建供应链,但通过集中采购和标准化操作降低成本。然而,塔斯汀的加盟模式导致品控难度较高,这可能成为其长期发展的隐患。

相比蜜雪冰城所在的茶饮赛道竞争激烈,塔斯汀所面临的快餐市场竞争更为复杂。肯德基、麦当劳通过降价促销(如9.9元汉堡券)直接冲击其价格优势,而华莱士等本土品牌也在加速下沉。此外,中式汉堡赛道同质化问题凸显,如燃熊、饼皇等品牌推出类似产品,可能稀释塔斯汀的差异化优势。与此同时,在北上广深,塔斯汀的汉堡价格与华莱士、肯德基差异缩小,甚至出现涨价现象。例如,北京地区香辣鸡腿堡价格高于部分竞品,消费者对其“性价比”认知可能动摇。此外,年轻人对快餐品牌的忠诚度较低,若产品创新停滞(如陷入“中式馅料”同质化),可能面临用户流失风险。

由此,我们看到,塔斯汀尽管具备成为“下一个蜜雪冰城”的潜力,其下沉市场布局、性价比策略与产品创新已验证有效性,门店数量和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但能否持续领跑不仅需要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突破“中式汉堡”同质化竞争,并在一线城市优化定价策略以维持价格竞争力。若能在这些方面突破,塔斯汀有望成为中式快餐领域的标杆品牌;反之,可能重蹈部分资本催生的“泡沫化”品牌覆辙。(记者 孟梅)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