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春旺】近期,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来之际,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围绕“打击‘非法金融中介’”开展了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实际案例,帮助消费者揭穿“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不法中介的真面目。
轻信“代理退保” 财产受损案例不断
近日,中国人寿河南分公司发布一则非法代理退保案例。2024年,王女士在某网络平台看到一则“全额退保”的广告,声称可以帮她退回已缴纳的所有保费。王女士此前购买了一份重疾保险,但由于经济压力,萌生了退保的想法。于是她联系了该平台,并支付了高额手续费委托其代理退保。
在代理人的指导下,王女士编造了保险公司销售误导的理由,并向监管部门投诉。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王女士投诉的事实不成立。王女士再联系“代理退保”机构时,却发现对方已消失无踪。王女士不仅损失了高额手续费,还因为退保失去了原有的保险保障。
类似遭遇并非个案,长城人寿河南分公司发布的案例显示,客户刘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一份保单,因生意失败资金周转困难,刘某便想将保险退保,但又不愿意承担退保损失,于是通过网络平台联系到声称可以代理退保的中间人。中间人承诺可以帮助刘某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但要求刘某支付一定的费用。刘某在支付费用后,中间人却失联,刘某这才意识到自己掉入了非法代理退保的陷阱。
何为“代理退保”?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执业失信行为认定指引》中对“代理退保”活动有明确定义,即个人或团体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以维护保险消费者权益为由,采取恶意投诉举报或者组织、指使、教唆、诱导客户非正常退保,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的活动。
监管出手整治“代理退保”
需要关注的是,非法代理退保行为挤占的是正常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甚至危害社会稳定,金融监管部门持续整治“代理退保”乱象。
2020年4月9日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024年3月1日起实施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任何机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法违规开展保险退保业务推介、咨询、代办等活动,诱导投保人退保,扰乱保险市场秩序。
2024年5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提醒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勿受“更高收益”“全额退保”等诱惑,购买或换购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和服务,避免产生不必要纠纷。
具体到河南,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公安厅、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通告》表示,非法“代理退保”行为挤占正常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广大保险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主动远离“代理退保”黑产陷阱。
《通告》同时提醒消费者,遇有保险消费争议时,应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可通过金融机构客服热线、网站公众号、服务柜面,或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投诉协商和解,也可申请行业调解,提起仲裁诉讼等。
科普小贴士:“代理退保”八大特征要识别
1.虚假承诺和夸大宣传
话术诱导:声称“全额退保”“无风险退保”“100%成功”,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的不熟悉进行误导。
虚构案例:通过伪造成功退保案例、夸大自身能力,吸引消费者上钩。
2.高额收费或预收费用
收费模式:要求支付高比例手续费(如退保金的20%~50%),或提前收取“材料费”“保证金”。
风险:退保失败后失联,消费者既损失费用又丧失保障。
3.索取敏感个人信息
信息收集:要求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手机号等隐私信息,甚至要求消费者配合办理电话卡或新银行卡。
目的:冒用身份恶意投诉保险公司,或倒卖信息非法牟利。
4.教唆伪造证据
伪造材料:指导消费者编造“销售误导”理由,伪造签名、聊天记录、病历等材料。
法律风险:消费者可能因伪造证据涉嫌欺诈,承担法律责任。
5.阻断消费者与保险公司联系
操控沟通:要求消费者拒接保险公司电话,阻止双方直接沟通。
掩盖真相:防止消费者了解退保的真实损失和合法解决途径。
6.隐瞒退保后果
避谈风险:不告知退保后保障丧失、再投保费用上涨或被拒保的风险,甚至诱导“退旧买新”购买高风险产品。
连环陷阱:消费者可能陷入资金损失和新骗局的双重危机。
7.无资质运营
伪装身份:自称“维权专家”“法律顾问”,但无保险从业资质或正规营业执照。
合同漏洞:拒绝签订正式协议,或合同条款模糊、推卸责任。
8.恶意投诉施压
扰乱秩序:通过频繁投诉、信访、闹访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施压,试图逼迫退保。
法律后果:消费者可能被列入“恶意投诉”黑名单,影响个人信用。
责编:李文玉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