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财评 | 从大山深处到人民大会堂,“新农人”大有可为
大河财立方
2025-03-11 16:20:26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这个大有可为的天地,新时代的新农村,必将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更加繁荣、红火

□ 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考上大学的目的,不应该为了离开落后的家乡,而是要回来改变家乡的落后。”3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昭清脆又坚定的声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响起。

从大山深处到人民大会堂,“新农人”大有可为。大学毕业后在城市找到工作的赵昭,往返城市与农村之间,目睹城乡发展差距,毅然辞职返乡创业。遇到困难,不躺平抱怨,而是像老黄牛一样负重前行。从50头牛起步到目前养殖基地扩展至225亩、饲养肉牛4000头、流转土地2000亩实现种养循环,赵昭实现了“改变家乡落后”的初心,也找到了个人职业的信心。与此同时,作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也肩负起为民代言的责任。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是她质朴而坚定的履职方向,也是她从大山深处走到人民大会堂这一路上最美丽的风景线。

从都市白领回归大山深处,新农村舞台广阔。赵昭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有无数的“赵昭”,他们学成归来,返乡创业,一手紧握着先进技术、现代理念,一手紧握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将电商模式、线上销售、品牌营销等新业态引入农村经济中,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今年1月18日,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杨淑娟讲述了凭借一根丝瓜络年度电商销售额达到3700万元的致富故事;洛阳姑娘赵亚琪,大学生返乡养猪,带动老家农民转型职业技术工人,希望“让养猪成为有技术、有前景、有希望的产业”。正是有了这些充满干劲儿的年轻面孔,新农村有了新生机、新奔头。

从新技术到新模式,新农业正当其时。2月2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首次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写入其中。以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为基础形成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将催生更多新场景、新模式、新产业,青年技术人才投入“三农”工作,正当其时。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这个大有可为的天地,新时代的新农村,必将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更加繁荣、红火。

相关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赵昭:返乡当“牛倌”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