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 杨萨】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媒体开放团组会议,众多来自境内外新闻媒体聚焦河南、关注河南。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阳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现在老区群众生活得怎么样?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针对上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市市长陈志伟围绕四个关键词介绍了信阳发展情况。
关键词一:产业向新
信阳市坚持产业绿色崛起,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市战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7%、9.2%,装备制造、绿色家居等6个产业集群11条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产业生态逐渐形成。明阳集团针对中东南低风速地区研制的7.5MW风力发电机组成功下线。全市新能源装机425万千瓦,占比62.8%。
关键词二:乡村向美
信阳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信阳依托独特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快进慢游深体验”,建公路、串美景、带产业、富百姓。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2.94万公里,高速公路、旅游公路、“四好农村路”均达到1000公里左右,建成一批露营地、茶庄园、主题民宿,3A级以上景区达到100个。“老家寒舍”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匠心工坊”已成为非遗与文创一体的“文创工坊”,住“信阳小院”已成为休闲旅居新时尚。5年来,全市油茶面积发展到140万亩,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到80.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
关键词三:生态向优
信阳山清水秀,生态是最亮丽的底色,森林覆盖率36.21%,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宝朱鹮栖息地,鸟类种类占全省的80%、全国的23%,是摄影爱好者首选地。创建一批国家、省级美丽河湖,空气质量稳居全省首位,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六成以上达到Ⅱ类,每年为淮河下游输送90亿立方清洁水源。
关键词四:民生向暖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坚持把八成左右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18个,新增技能人才55.19万人,年均新增就业7.92万人,教育质量保持全省领先,三级医院增至17家,创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戴畈模式”,累计支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金80.17亿元,老区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品质。
陈志伟表示,下一步,践行“两个更好”,聚焦“四高四争先”,抢抓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豫东南开放桥头堡,让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