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爆火!Manus会是下一个DeepSeek吗?
大河财立方
2025-03-07 18:02:47
Manus给AI圈带来的震撼,推动了AI智能体概念股日内开盘持续走高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深圳报道】继DeepSeek之后,近日,科技圈再度被一个名为Manus的产品刷屏了,许多人彻夜蹲守一个内测邀请码,但“一码难求”。

横空出世的Manus,是武汉AI创业公司Monica发布的全球第一款通用AI Agent(智能体)产品,具备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该产品给AI圈带来的震撼,推动了AI智能体概念股日内开盘持续走高。

不过,由于Manus处于内测阶段,仅以邀请码形式开放,二手平台上该邀请码一度被炒至数万元,还出现了大批“代申请邀请码”的账号。大河财立方记者向多位AI领域投资人士了解到,目前很多投资方想找Monica,但基本上找不到,邀请码也很难获取。

Manus会是下一个DeepSeek吗?记者就此向DeepSeek进行提问,得到的回复称,两者在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内Manus成为“下一个DeepSeek”的可能性较低。

Manus一夜刷屏

Manus一夜爆火后,讨论度还在持续攀升。3月7日,#Manus合伙人紧急澄清##Manus为何一夜爆火#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泛热议。

当前,Manus还处于内测阶段,仅以邀请码形式开放,二手平台上一个邀请码被炒至上万元,一批账户发布“代申请邀请码”服务。大河财立方记者向一位提供代申请服务的账户了解到,目前申请邀请码的人数很多,支付9.9元可获得一个代申请链接。需注意的是,Manus官网可以直接点击申请。

图源 Manus官网

对于Manus爆火后带来的海量访问量,Manus合伙人张涛发文回应,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从未投入任何市场推广预算,内测期间系统容量有限,将优先保障现有用户的核心体验,并逐步有序释放邀请。

张涛提到,团队的初心只是分享在探索Agent(智能体)产品形态过程中的阶段性收获,因此服务器资源完全是按照行业中的demo(初版)的水平来准备的,离公司正式交付的版本体验还差得很远。

继AI大模型DeepSeek爆火之后,AI Agent(智能体)逐渐成为AI产业发展的新风口。据Manus官网,其定位“通用AI Agent”,不同于传统针对单个任务、具有严格规则和流程的Agent,Manus是一个多模型、多智能体产品,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复杂的通用任务进行多步骤拆解并执行,为用户提供结果。

大河财立方记者查询Manus官网并使用用例库中的“深入分析特斯拉股票”注意到,通过获取专业数据,编写程序进行股票间相关性的可视化数据分析后,Manus提供了一个可公开访问的“特斯拉股票分析仪表板”网址,从财务业绩、估值分析、技术分析、市场地位等角度分析了特斯拉的投资前景。

Manus爆火,除了产品功能升级外,其传播路径也与DeepSeek-R1一样,在用户体验上做到了低门槛和时间差,因此一个内测邀请码就变得格外抢手。

一码难求

投资人:基本上找不到Manus团队

Manus会是下一个DeepSeek吗?对于这一热议话题,记者向DeepSeek进行提问,并得到了以下回复:从目前的信息来看,Manus与DeepSeek在技术路径、市场定位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Manus的真正价值还需时间和市场检验。

目前,Manus处于内测阶段,仅以邀请码形式开放,也有部分率先拿到邀请码的博主分享Manus的完整体验,其中一位名为“阑夕”的博主称:“一个小时里,用一句话做了一个游戏出来,这就是AI Agent的能力。”Manus已经不是只能操作浏览器的产品,它本身具有沙盒环境(一种安全机制),能在完成工作之前自行进行测试,验收合格再做交付,但会受限于互联网存在的数据边界。

有关Manus的舆论既有争论,也有关于AI发展的探讨,自然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关注。“真正的Agent产品,具备一定的划时代意义。”高合资本合伙人孔庆勋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上本来就是成熟的,最主要的亮点在产品身上。

关注机器人领域的多位投行人士也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十分关注AI Agent应用。目前,业内许多投资人都在关注Manus,但基本上很难直接联系到其背后的团队,邀请码更是“一码难求”。

不避讳“套壳”争议

Manus为何引爆行业热点

AI Agent超高的话题讨论度,也将热度带至二级市场。3月7日,AI智能体概念开盘持续走高,随后出现回落,酷特智能、新开普、信息发展、正合生态、国脉科技等多股涨超10%。

在Manus刷屏后,外界也开始关注这家公司团队的来历。公开资料显示,Monica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一位90后连续创业者。起初,Monica还是一款AI助手,可以让用户直接在网页端使用接入的各大主流模型。

没有自研底层大模型的产品,也让Manus陷入“套壳”的争议。肖弘曾在接受媒体人采访时表示,因为Agent需要很多复合能力,目前相关产品团队并不多,Monica能够做出来是比较幸运的,当前Agent还处于早期阶段,大模型的能力还在持续向上发展。正如张涛提到,Manus是团队在探索Agent形态过程中的阶段性收获,基于大模型已有能力去做场景或许是其团队的优势所在,但站在巨头轨迹上诞生的Manus也需以理性看待。

对于Manus正式交付版本的预期规划及时间,记者向公司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Manus的发布引发了关于AI技术范式的讨论,推动AI技术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自主执行的方向发展,同时提振了市场对于AI技术商业化前景的信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2025年,AI Agent(智能体)已经成了AI产业发展的新风口,Manus或许不是最终的AI Agent,未来会出现迭代的新产品,但Manus无疑让人们对于AI的期望值拉升了一个量级。

责编: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