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王宇】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再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用词来看,对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积极培育”变为“培育壮大”,从“积极打造”转为“安全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认为,用词的变化或意味着产业将步入发展壮大期。
低空经济从“讲故事”转向“交答卷”
“低空经济再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行业而言是一大利好。”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陈炎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发布了多项利好低空发展的新政策,2024年被誉为“低空经济元年”,2025年将是各项低空政策催化落地的元年,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当前政策转向实质上是行业从‘讲故事’向‘交答卷’的转折点,从‘积极培育’到‘培育壮大’,也意味着行业将走向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新阶段。”上海通航产业协会副会长、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黄小飞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从2024年“打造新增长引擎”“先导区创建”,到2025年的“大规模应用示范”“安全健康发展”,从政府工作报告提法的关键词变化,可以看出从规划到落地、从框架构建期再到价值兑现期的明显变化。
黄小飞认为,在落地层面,产业参与方、投资方应当更加注重场景的布局、安全合规和生态协同,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示范放在首要位置,将安全健康与发展并列。
“2025年将是低空文旅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开端之年。”在陈炎看来,2024年以来,全国各地在提及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时,多数都会提到要发展低空文旅,而低空文旅又可以在现有的低空空域管理体制内运用,该领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飞行培训、航空研学等低空场景也将率先落地,随着低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未来也会提高对起降基础设施的要求,因此建议河南等各省市应加快建设航空飞行营地,尽快布局简易适用、低成本的通用机场,以刺激航空消费。”陈炎提到,当前低空经济热潮带动了传统的固定翼飞机,未来随着eVTOL发展走向成熟,新能源航空器将逐渐替代传统的燃油直升机,得到市场认可。
“目前河南在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时,应当在空域开放与协同管理方面着力。”郑州航院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常广庶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河南强化顶层设计,包括出台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条例,特别是空域的分类划设、航线网络的构建、飞行审批程序的简化、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航空院校等参与主体各自职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投身于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的发展中。
商业航天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有着相似的发展逻辑,政府支持同样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国空科技(中国)低空经济研究院(国空院)院长朱克力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企业将在火箭发射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什么是商业航天?公开资料显示,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
据泰伯智库最新报告,2024年政策聚焦技术研发与场景探索,强调“突破可重复使用火箭、无人机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而如今从“未来产业”调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明确了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战略引擎以及其国民经济支柱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天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的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化落地亦有望提速。中国银河证券指出,商业航天的产业集群建设有望在各地支持下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带来的协同效应将加速产业的升级和完善。
“在应用场景方面,除了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商业航天还将在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商业航天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朱克力说。
“发展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不仅要关注航空航天消费活动、航空器研发制造、运维保养等物质层面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讲,还要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层面建设,即培育航空航天文化、开展科普教育等,从而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常广庶表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发布,进一步坚定了各行各业发展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