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2月5日,郑州市统计局公布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2024年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53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这一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
同时,2024年,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0%,比2023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高于全市投资增速,显示了投资活力不断增强。业内人士认为,这释放出民营资本对市场信心增强等诸多信号。
郑州2024年GDP增速呈“微笑曲线”,规上工业作用凸显
全国多个主要城市2024年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郑州GDP增速低于合肥(6.1%),长沙经济数据尚未公布。
在此前一年GDP全国20强城市中,合肥、福州2024年GDP增速为6.1%,苏州为6.0%,深圳、无锡为5.8%,郑州与重庆、成都、青岛增长5.7%。
整体来看,郑州2024年GDP增速呈“微笑曲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2%、上半年同比增长5.1%、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5%,全年同比增长5.7%,呈现前高中低,企稳回升的态势。
全年分产业来看,郑州市第二产业增速对GDP增速贡献最大,增加值为5483.1亿元,同比增长8.0%,工业继续担当“压舱石”作用。
特别是郑州市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规上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说明郑州产业升级成效初显,汽车制造(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形成增长极;同时,也说明郑州市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培育,产业链完整度得到提升,具体表现在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3.7%、10.4%、10.1%;工业门类覆盖41个行业大类中的37个。
此外,郑州市工业快速增长过程中,制造业主动力作用凸显,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92.8%。
民间投资回暖,释放多重信号
数据显示,2024年,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3%、6.6%,特别是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0%,比2023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高于全市投资增速,显示出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富禄认为,政府投资偏重于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民间投资侧重于市场需求,民间投资增速较前期增长显示出其对市场的信心在增强。2023年以来,全国和我省层面都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取得了成效。
据统计,河南市场主体达1094.03万户,民营经济贡献了四成以上进出口总值、五成以上地区生产总值、九成以上新增就业。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提出31条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河南省于2024年6月发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涉及营商环境、融资贷款、企业出海、现代企业制度等7个方面的31条举措。
在此背景下,2024年,蜜雪冰城全球总部基地公示在郑州东站东广场区域投建,“支持比亚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业扩量提质”被写入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民间投资的数据还表明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前民间资本投向呈现‘两升一降’,其中科创投资和民生领域投资上升,房地产投资下降至历史低点。”宋向清说,“同时,政策杠杆效应进一步放大,‘郑科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社会资本比例达1∶15,半导体产业基金民间出资占比超60%,民营资本参与城市更新PPP项目金额突破200亿元。”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胡钰说,民间投资增长说明郑州经济活力增强,投资信心提升,同时也反映出居民消费信心回暖,因为有消费张力才有民间投资的空间和信心,才有投资比例的提升。
中部竞合背景下,郑州经济如何发力?
多年来,武汉占据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经济第一名的位置,2023年起,GDP更是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郑州与长沙长期胶着竞逐第二名。
“郑州与长沙竞争是中部崛起背景下资源争夺与差异化发展的缩影,双方在产业结构、区位优势等方面各有优势,郑州凭借区位和政策优势强化工业和交通枢纽地位,长沙则依托科教和产业基础深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胡钰说。
宋向清认为,在中部地区竞争与合作并行的背景下,郑州对标武汉、长沙的破局方向主要是打造新工业革命策源地。具体包括,依托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设“算力超市”,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AI算力服务;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赛道形成“非对称优势”;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2.0版,试点“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海外仓”;加快实施民营经济“热带雨林”计划等。
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宋向清提出实施民营企业“热带雨林”计划。他认为,郑州有必要强化培育民营企业族群的政策力度。具体包括,建立多梯度企业培育体系,强化财政奖励和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新认定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企业给予不同数额的奖励;支持企业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予以相应补助等。
“建议郑州市将2025年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目标具体化,比如民营经济总量、新增民营市场主体数量等。”宋向清说,“实际上,郑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提前布局,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今年,要力争经济总量突破1.6万亿元。”
张富禄说,对于郑州来说,接下来要从产业、生产要素、都市圈建设等方面发力。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在新兴产业上加力延链、补链;在都市圈建设上,借鉴长株潭都市圈的成熟经验,明确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定位和发展方向。此外,要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做好服务。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