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刘文新:发展茶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 | 两会好声音
大河财立方
2025-01-20 12:38:52
未来,又该如何继续推动信阳茶产业不断地向“新”发展?刘文新在此次两会期间带来了相关建议。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司高妍 杨霄 实习生 刘程】2024年,河南茶叶领域的“老玩家”开始进军茶饮市场。

“2024年‘文小新’品牌的推出,实际上是我意料之外的。”河南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信阳市文新茶叶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道。

30多年来,刘文新凭借对茶的深厚情怀与敏锐洞察,不仅持续推动文新茶叶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他还一直思考如何让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信阳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此次两会期间,他依旧带来了关于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切入茶饮市场,

重构文新产品优势力

质价比,是2024年国内整体消费市场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文新茶叶发展的核心词。这一年,文新茶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了产品结构,开发大众化系列产品线,将储备多年的品牌“文小新”打入市场。

刘文新透露,受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2024年1月至5月,文新茶叶的中高端产品销售业绩同比出现下滑。察觉到这一市场变化后,刘文新迅速做出反应,在下半年果断调整产品布局,在原有茶叶产品线中,着重增加了价格区间在200元到300多元的产品,以此拓宽市场覆盖范围,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

2024年初,茶啤酒、毛尖鲜奶茶并不在文新茶叶的年度发展清单上。该公司开拓新品的主要目标锁定在毛尖冰激凌,以及深耕文新茶园文旅项目。

去年二季度,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中高端茶销量不振是主要变化。由此,刘文新决定“求变”。

2024年8月末,他和团队考察了霸王茶姬、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等茶饮头部品牌,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推出了非遗毛尖鲜奶茶。

刘文新介绍,“文小新” 这个品牌多年前已完成注册,只是一直未确定将其应用于哪条产品线,曾考虑过将它作为袋泡茶、花草茶的品牌名。然而,当察觉到当下鲜奶茶市场的火爆热度后,刘文新果断决策,用“文小新”切入这一赛道。

令他意外的是,“文小新”非遗毛尖鲜奶茶一经推向市场,便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销售成绩远超预期。

另一个带给文新茶叶的惊喜是茶啤酒。

2024年9月,文新茶叶推出的毛尖啤酒系列一上市也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仅仅一个月,就实现了销售5万件的佳绩。

文新茶叶这次真切中了年轻人喜好吗?这或许还需要时间来进一步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市场发展趋势的倒逼下,刘文新正通过跨界方式,对消费客群进行精细化细分。一方面,顺应市场潮流,打造年轻人喜爱的茶饮产品,让他们爱上信阳毛尖;另一方面,坚守传统,持续做好深受老茶客青睐的原叶茶。

波司登总裁高德康说过:小智者抢占市场,中智者发现市场,大智者创造市场。而刘文新是创造市场那一类人。

当众多茶企还在因循守旧、遵循传统模式经营时,刘文新已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创新精神,首创了 “一店一馆”的独特经营模式;提出“茶+旅游 + 茶文化”的发展理念,打造茶村这一特色文旅项目;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亲自走入直播间,成为茶业领域的“网红”主播。

如今,基于信阳茶产区的资源禀赋,茶叶在刘文新手里被玩出了诸多新花样,大胆切入奶茶与啤酒的细分赛道。他计划,2025年进军茶饮料市场,进一步深耕“文小新”品牌。

持续发展“茶+”,

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河南自古以来就有“中原名茶之乡”的美誉。信阳种茶历史悠久,是我国历史上的八大茶区之一,也是中国名茶生产的重要基地、全国最高纬度的江北最大绿茶产区。

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全市8县3区中,有9个县区产茶,茶园面积超过216万亩,茶叶年产量9万吨,总产值达161亿元,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全市茶叶面积、产量均占全省90%以上。2024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80.30亿元,连续15年位居全国前三名。

信阳茶产业取得如此亮眼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其独特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信阳市围绕老区振兴、绿色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培育千亿元级茶产业集群,开创了一条“茶+旅游”“茶+文化”“茶+科技”“茶+电商”“茶+文创”“茶+信阳菜”的多元化、多业态发展新局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又该如何继续推动信阳茶产业不断地向“新”发展?刘文新在此次两会期间带来了相关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提升技术含量。在做好信阳毛尖茶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加大红茶、白茶、黑茶、花茶、再加工茶等多茶类及茶精加工产品、茶衍生产品、茶文创产品、新式茶饮的研发力度,推进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以满足多元化、差异化市场需求。

二是因业制宜,提升绿色含量。新质生产力的本身就是绿色发展,从供给侧看,任何新技术的产业化都必须得到现有产业支持;从需求看,绿色科技创新能够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市场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多个环节促进绿色转型,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是因市制宜,提升品牌含量。市场需要品牌支持,品牌需要市场带动。借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历史机遇,主动融入,联通世界,跨界协同。加强茶文化交流,抢占国际国内市场,使中原茶产品更加新潮,产业链更加强劲,茶产业更加出彩。

另需看到,茶产业是生态产业、富民产业、文化产业,也是旅游产业,做好茶旅融合大文章可以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数据显示,2024年,信阳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0亿元,较上年增长12.5%,其中茶旅综合收入逐年大幅增长,占了一定的比重。

“未来,信阳将加快构建茶旅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发展茶旅融合的新业态、新场景、新载体,打造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茶旅产品和线路,让茶农真正实现因茶而富。”刘文新建议,河南全省应加大对特色农业文旅支持力度,在产业资金、支持政策等方面设立专项扶持计划,鼓励龙头茶企融合产业发展开发茶旅游,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富有特色、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茶旅游目的地。

责编:陶纪燕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