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 文 冉衡 摄影】今年省两会期间,“90后”省人大代表、信阳市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杨淑娟特意带了“致富法宝”——一根丝瓜络来参会。
1月18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杨淑娟向大家展示了这根丝瓜络,她说:“这样的一根丝瓜络,在海外市场能卖到十几美金,还经常断货、供不应求。2024年,我们丝瓜络产品电商销售额就达到了3700万元,丝瓜络也成为了我们县的致富密码。”
2016年,杨淑娟和几名90后小伙伴返回家乡信阳商城创业,经过几年发展,她最大的感受是,乡村是个大舞台,年轻人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同时它又蕴藏着宝藏,等待着“新农人”去发掘。
信阳市商城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物产丰富,但信息闭塞,很多天然绿色的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杨淑娟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乡亲们销售特色农产品,通过市场调研,她和团队发现海外市场上丝瓜络很好卖,而在当地,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挂着大串的丝瓜络。
循着这一“商机”,杨淑娟和团队利用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先种植了60亩丝瓜,收获之后一个星期就售罄了,于是他们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一根作为原材料的丝瓜络从地头到海外市场,价格能翻上数十倍。
“2023年,我们投资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丝瓜络产品加工厂,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和营销团队,开发出包括清洁用品、文创用品、宠物玩具在内的60余种产品,远销到全球50多个国家。”杨淑娟说。
杨淑娟还介绍,该公司一边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农民利益深度绑定,建立“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一边孵化自己的团队,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现在的80多人。“目前商城县12个乡镇建立起丝瓜种植基地,丝瓜种植面积近万亩,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而我们这些创业者也真的在田间地头,做起了国际贸易。”她说。
如今的乡村,是一方天大地大的舞台,召唤着年轻人返乡,用所学实现自己的价值。杨淑娟最后倡议:“希望各界能多给年轻人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也希望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