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交通战略研究
大河财立方
2025-01-06 15:47:53
农村物流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城乡经济循环质量

作者:曹艺林 | 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曹艺林 | 校核:张菁菁 | 审核:龙志刚

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作为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物流是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城乡经济循环质量。加快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发展,是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自2014年启动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以来,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24年10月,全国累计建设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服务实现有效拓展,农村物流成本持续降低、乡村振兴建设全面推进。

政策依据

近年来,国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农村物流发展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国家层面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统筹农村地区寄递物流资源,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享共用新机制,加快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重点支持农村物流等领域设施补短板。

2024年1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要求畅通城乡物流末端循环网络,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省级层面

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加强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渠道。

2022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网络,探索“运邮合作”“交邮融合”“客货同网”等协同发展模式。

2024年8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高质量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高质量打造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再添助力。

我省农村物流发展情况

河南省正在加快快递物流体系促乡村振兴的步伐。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等内容纳入全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截至目前,我省建设村级快递服务网点超3.8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超3.6万个,快递服务通达率100%。河南积极探索、高效利用现有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电商、供销等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

南阳邮政、顺丰等邮政快递企业为“南阳艾”开通重点城市寄递专线,实现产品从种植基地到机场直达运输。2023年,南阳市寄递服务“南阳艾”业务量6330万件,产生寄递费用近2亿元,带动销售产品价值超18亿元。

三门峡市指导圆通、中通等快递企业开通了“果蔬快运直通车”,积极推动灵宝市寺河乡、故县镇等苹果产地寄递网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焦作市积极利用“顺丰优选”平台和网络为广大山药种植农户打通原产地铁棍山药直销绿色通道,逐渐形成如今的“寄递支撑+统购统销+直播带货”模式,“焦作甄选”“温县甄选”等直播IP相继开通,温县铁棍山药通过直播带货销往了全国各地。

信阳市光山县智慧电商物流园投入运营,设立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直播带货、仓储物流等多个核心板块,形成前有电商、后有快递物流的专业产业园格局。

新野县打造“交通运输+邮政快递融合”服务品牌,推动城乡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资源共享,让快递进村搭上“顺风车”。

2023年,河南省共创建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国家级金银铜牌项目22个,金银铜牌项目业务量共达2.84亿件,带动农业总产值超70.11亿元。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88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60亿元,同比增长13%。“怀山药”“酸辣粉”“五谷豆浆”“小食品”等连续多年被国家邮政局评为“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我省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成效明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持续深化,“豫农优品”物畅其流。

存在问题

当前,我省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在仓储设施建设上,当前我省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及提取主要以乡镇为核心,村庄缺少仓储点,且往往滞后于物流需求;缺乏相关配送车辆,服务范围有限,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同时,缺乏现代化的冷链、保鲜等相关设施设备,影响了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质量。

物流网络布局不完善

农村物流存在着网络布局规划系统性不强、服务质量不稳定、通达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村镇因快递网点件量没有达到预期,其后又不得不陆续退场;部分地区快递员人手不足,无法送达农户;一些对包装、时效有着严格要求的土特产,因收寄不及时,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资源配置整合力度不足

我省一些农村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从而出现每个村庄只有寥寥数个包裹,物流车辆在货物配送过程中装载量低、配送距离与时间较长等现象,使得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资源配置水平不高、服务覆盖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省农村地区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交换共享存在瓶颈制约,物流“信息孤岛”问题突出,难以实时共享和跟踪货物,导致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效率提高。

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强,物流业发展规划与交通、土地、城乡等规划衔接不足,政策精准度和协同性不高,冷链物流发展、园区建设等相关工作分散在相关部门,未能形成有效合力。人才培养存在缺口,农村物流领域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发展对策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促进农村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政府可针对农村物流短板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税收、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农村物流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升级乡村物流网络、物流基础设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组建乡村物流快递配送联盟,鼓励快递企业间资源共享和渠道共用,开展统一的分拣、运输、投递等服务,整合物流资源、提升配送效率。

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

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直接关系农产品的输出与农业物资的输入,是农村经济活动的血脉。统筹用好现有资金渠道和专项政策,加快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点及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站等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让村民享受“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的优质快递物流服务。同时,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短板,加快布局乡镇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设施,增设更多仓储保鲜库与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农村物流服务向农业生产前端延伸。

深化智能信息技术应用

持续强化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综合利用,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交通出行、物流寄递等“一站式”服务,实现物流信息的透明化和共享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建设先进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优化农村物流的作业流程和管理模式,精准规划农产品的运输路线、配送时间等,实时监测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并根据数据及时调整快递运输策略,缩短运输周期。针对人口密度较低或地理条件复杂的乡村区域,探索无人机和无人车配送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促进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邮政、快递、供销、电商、交通、物流等资源整合,促进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推动邮政快递与农村客运、货运融合发展,开辟农村“客货邮”运输新线路,探索农村客运班车兼营货物运输服务。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与电商融合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农村地区完整的“电商+寄递”产业链条,助力特色农产品外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大型商超、连锁零售企业与寄递物流企业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捷消费服务。

结语

农村物流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保障,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支撑。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村物流体系,打通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通道,能够加速释放农村市场潜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