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朱娟】2024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大年。
这一年,政策“组合拳”从供需两端发力,利好消息不断,尤其是9月份以来,在“止跌回稳”的定调下,“王炸”利好密集释放。从需求端来看,首付比例、房贷利率降至历史最低,一线城市集体放松限购,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加大。从供给端来看,存量房收储加速推进、落地房票安置政策城市数量明显增加、“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住楼市”,并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预计2025年房地产政策宽松基调将延续。
关键词一:
中央首提“止跌回稳”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近年来最强的“稳地产”信号。此后,多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财政支持政策等,核心一二线城市利好政策也密集落地。在系列调控政策“组合拳”的拉动下,10月以来重点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好转,核心城市房价出现趋稳态势,房地产市场呈现阶段性恢复特征。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住楼市”;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2025年楼市定调,释放了更加坚定的稳楼市基调。
关键词二:
存量房贷利率再次下调
继2023年9月国家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后,今年,国家再次出手进行调降。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
9月29日,存量房贷利率调降政策落地。政策明确,各商业银行原则上应于2024年10月31日前统一对存量房贷(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利率实施批量调整,对于LPR基础上加点幅度高于-30BP的存量房贷,将其加点幅度调整为不低于-30BP,且不低于所在城市目前执行的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关键词三:
首付比例、房贷利率降至历史最低
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四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优化首付比例方面,贷款购房居民家庭,商业性个人房贷不再分首套、二套,最低首付比例统一为不低于15%,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0.2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LPR的第三次调整,也是有史以来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调整后,国内房贷利率普遍降至“2”字头,标志着国内房贷利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关键词四:
一线城市集体放松限购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9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党组会议强调,支持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用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调整住房限购政策。
当日晚间,上海、广州、深圳先后发文,优化楼市政策。其中广州全面取消了限购政策,调整力度最大。深圳取消了外围区域的限购,核心区也大幅降低限购门槛,深圳还取消了限售。上海也降低了信贷及限购门槛,并调整了增值税免征年限。北京则在9月30日提出缩短非京籍家庭购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年限。
关键词五:
购房契税降低
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契税方面,将此前享受1%低税率优惠的面积标准由90平方米提高到140平方米,并明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统一适用家庭第二套住房契税优惠政策。调整后,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和家庭第二套住房,只要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的,统一按1%的税率缴纳契税。
关键词六:
房票安置
房票,本身并不是新名词,以前的“房票”,可以是补偿的一套房子,也可以是补偿的一笔钱,而近年来各地推出的这个新房票,购房人可以直接拿着去买指定的商品房。
今年以来,在消化存量房的行业大背景下,落地房票安置政策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50城推出房票安置,促进需求释放、去库存。
在一线城市中,广州是首个推行“房票安置”的城市。今年1月5日,广州市荔湾区土地开发中心在石围塘征拆现场发出全市第一张房票,标志着广州“房票安置”政策落地实施。上海则从今年8月20日发放并使用首张房票,成为第二个实施“房票安置”的一线城市。
关键词七:
房地产项目“白名单”
“白名单”制度是今年房地产保交房工作中的重要抓手。
今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提出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要求各城市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并向金融机构推送。
10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在2024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增强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做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截至11月末,“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达3.6万亿元。
关键词八:
“保交房”
“保交房”一词于今年4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被首次提出。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当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多部委有关负责人进一步明确了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保交房,成为筑稳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任务。
业内普遍认为,相比“保交楼”,“保交房”要求更全、范围更广、任务更加精准细化。具体来说,保证交房意味着不仅要按照项目规划要求让房子达到可居住的状态,而且要保障办理产权证,以及房屋的配套设施等。同时,按照部署,城市政府需全面排查本地在建已售商品住房项目,锁定难交付项目,指导项目开发企业制定“一项目一策”处置方案。
关键词九:
存量房收储
今年以来,“去库存”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政策重点转向去库存。5月17日,央行发布消息,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各地收购已建成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10月17日,财政部明确表态,在确保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的基础上,地方可安排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截至今年11月,全国已有超过60个城市发布了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征集公告,超过30个城市落地首批房源征集细则,明确了商品房收储需满足的条件。
关键词十:
住房“以旧换新”
住房“以旧换新”,是指政府指定的机构或房地产企业通过收购、置换、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帮助已有住房的居民卖旧房、换新房。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包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武汉、苏州、南京等在内的多个城市推出相关政策,支持住房“以旧换新”。其中,像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目前还对政策进行了跟进调整,发布了第二批次“以旧换新”活动名单,扩大了“以旧换新”房源范围。
各地支持“以旧换新”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中介帮卖旧房模式,就是房企联合中介机构对旧房优先进行推广销售,如果一定期限内旧房售出,则按流程购买新房。第二种则是国企收购旧房模式,就是由国资平台直接收购业主手中的旧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样业主可以直接去购买新房。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