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12月10日,2024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
本次论坛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品牌论坛分论坛,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等有关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科研专家,中国电子、中铁装备、海尔、比亚迪等企业负责人,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等与会,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深入探讨,交流改革创新经验,探索未来发展路径。
论坛上,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下称千寻位置)副总裁李戈杨围绕“时空智能,助力产业激活新质生产力”进行主题分享。
千寻位置是全球领先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公司,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于2015年8月发起成立。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基础定位数据,千寻位置利用遍布全球的5000多座GNSS星基/地基增强站、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及大规模互联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互联网产生大量数据,因而需要计算网。在互联网、计算网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时空网络。”李戈杨说,无论是智能汽车、低空经济还是智慧城市,数据的互通和发挥有效作用,需要一个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基准进行对齐。而只有具备了精准可靠的时空标签,才能够达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精准映射,从而实现基于时空的感知、计算和协同。
他认为,时空智能将成为人工智能之后的又一大重要能力,将和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一起将人类带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作用上,时空智能可以帮助机器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获取精确的空间和时间信息,并帮助机器进行计算,让机器获得“时空智能”,从而进行自主决策。
“千寻位置,将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时空网运营和提供商。”李戈杨说。
可以看到,过去一段时期,千寻位置围绕基础设施、基础服务、基础器件、基础软件等方面进行全链路布局,搭建了天地一体、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自主研发了时空智能专业大模型,构建了大规模时空智能服务平台等。
这些时空智能基础设施搭配千寻位置构建起的时空智能产品体系,助力北斗规模化应用。目前,服务已经覆盖自动驾驶、两轮车、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安全检测等领域。
李戈杨分享的数据显示,在自动驾驶领域,千寻位置服务200万辆高阶智能驾驶汽车,两轮车领域服务600万辆共享单车,手机/智能穿戴设备超过4000万部,无人机则服务国内TOP30无人机厂商……此外,千寻位置还自研了昆仑镜时空智能操作系统,赋能数实融合,已经在农业、电网、港口、交通、城市治理、航空、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戈杨分享的文件上,“把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变成公共服务,建立北斗产业新生态”这句话格外醒目。在分享的最后,他表示,千寻位置将持续构建北斗时空智能新质生产力“生态圈”和“朋友圈”,与各方一道加速智能化进程,以时空智能共创数字中国。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