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发展策略的思考 | 交通战略研究
大河财立方
2024-12-06 17:55:46
开放式服务区蕴藏着很大的市场,需从政策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行业层面推动制定技术标准,建设层面统筹规划,运营层面培育引进专业团队等方面推动开放式服务区建设,让服务区成为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来的“城市会客厅”,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贺玉姣 | 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贺玉姣 | 校核:张菁菁 | 审核:龙志刚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来临,服务区作为连接高速公路与周边区域的纽带,成为推动旅游业繁荣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加强服务区与区域社会之间服务、物资供应、文化交流及信息共享等多个维度的互动,将服务区塑造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资源中心及热门旅游目的地,让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远方”转变到“在路上”和“在身边”,开放和融合发展将成为服务区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PART.01

开放式服务区内涵

“开放式”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具有开放性质的措施和形式,相对于封闭性来说,具有更多的空间、方法和功能。如辽宁井泉服务区单侧人行开放,靠近国道侧设置车辆出入口;重庆冷水服务区,双侧车行开放,建设ETC出入口与地方道路连接。开放式服务区打通了高速公路客流与地方道路人流的交通屏障,充分激发服务区潜在价值,提升服务区利用率,拉动地方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开放式服务区具有以下特点:

开放性

开放式服务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不再局限于高速公路使用者,方便周边区域居民出行及游玩。

多元化

开放式服务区融合了交通、旅游、文化、商业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个性化

开放式服务区根据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等因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服务环境。

智能化

开放式服务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PART.02

发展现状

01政策现状

随着交通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高速公路与地方社会经济融合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行业及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路衍经济蓬勃发展,支持服务区开放性建设与转型升级。

国家及行业层面,2017年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鼓励有条件的高速公路结合重要景区灵活设置出入口;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公路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路衍经济。

地方层面,广东、贵州、甘肃、河南等省市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路衍经济、实施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开口子”工程。2020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出台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规划(2020—2035年)》,2021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提升服务品质有关工作的通知》,202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的《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及2024年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文旅厅联合印发的《河南省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一系列政策都鼓励依托服务区发展路衍经济,鼓励建设特色服务区,打造开放式服务区。

02发展规模

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建成18.36万km,通车里程居世界首位,高速公路服务区数量约为3800对,绝大多数为封闭式服务区,开放式服务区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03工程实践

当前,对于开放式服务区的概念和标准尚未达成广泛共识,但是该模式已经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多个省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陆续建设了开放式服务区,下表为地方开放式服务区典型实践案例。

表1 开放式服务区实践案例表

PART.0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01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开放式服务区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建设成果看,数量明显不足,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标准缺乏,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及运营阶段都存在一定问题。

(1)行业内尚未达成普遍共识,存在认知差异

在行业层面,对于“开放式服务区”这一表述持谨慎态度,原因在于行业规范对于传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定义为封闭性质,设计亦遵循封闭原则,因此用词还需行业规范来统一。此外,当前对开放式服务区的理解尚未达成一致,其确切涵义及应具备的各项功能仍不明确。

(2)相关政策机制及标准不完善

我国开放式服务区实践先于研究,且实践也处于初步阶段,政策机制及标准还不完善。由于目前行业对开放式服务区的认知不统一,因此还未出台直接相关政策,仅在综合政策中提及支持鼓励,故而导致开放式服务区相关政策机制还不完善,制约了其发展。开放式服务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对服务区的开放条件、开放方式、开放程度、运营服务等关键技术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导致开放式服务区的工程实践无指导范本,建设标准各一。

(3)影响力不足,与地方产业经济融合不够深入

开放式服务区目前在行业内关注度、影响力尚显不足。一是因为建成数量较少,可参考借鉴案例较少;二是部分服务区规划布局不够合理,特色化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展现其独特性,吸引力不强。此外,部分开放式服务区与地方产业经济的联动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互动与合作,不能充分发挥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贡献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开放式服务区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专业化运营能力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亟需加强培养。

(4)缺少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评估方法

当前,针对开放式服务区产业开发的定位手段主要依赖于定性分析,而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经济效益评估模型,导致运营者在评估服务区的投资与回报时,缺乏一个科学、系统的评价框架,进而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开发投资决策。

02发展趋势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广受青睐,出行量逐年攀升。2023年1—11月,高速公路车流量为114.79亿辆,其中9座及以下小客车89.23亿辆,按照小客车平均载客量3人,人均10元消费力计算,高速公路蕴藏着千亿级的消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为了高效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资源与平台优势,充分激活其内在活力与消费能力,使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服务区的开放与融合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开放式服务区的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遵循从探索到发展再到成熟的社会客观发展规律,预计未来几年,开放式服务区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保守估计按照30%的开放率计算,近年将有约1000对服务区面临开放性的建设、改造及运营,这一市场规模相当可观。为确保开放式服务区能够稳健且可持续地发展,需在政策制定、规范标准设立、规划设计与商业运营等多个方面提供全面而有效的保障。

PART.04

发展策略

0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开放式服务区需先解决共识问题及顶层设计,制定推动服务区开放的激励性政策,明确土地使用、开放许可获取、资金筹措等关键环节的实施细则,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其次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促使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相关产业链企业等各部门积极参与,区分相关方权利界限,清减职能冲突,明确产权关系,力求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02推动技术标准制定,增强行业影响力

推动行业层面标准制定是开放式服务区发展的第一要务。明确开放式服务区的涵义、功能,制定建设和运营相关技术标准,解决实际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开放条件、开放模式、交通组织、运营服务、开放适宜性及安全性评估等核心技术难题。

为了增强开放式服务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可创立开放式服务区协会、论坛,定期举办相关学术会议或活动,选择开放程度高且对地方发展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优秀案例进行宣贯表彰,激发各地推进开放式服务区建设的积极性,并加强交流、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化与完善。

03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制定差异化开发策略

在规划设计建设的全过程中,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包括服务区的选址、需求分析、功能定位、业态开发、规划布局、交通组织以及安全管控等关键要点,并与地方做好衔接,循序渐进推进服务区开放。各地应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制定差异化开发策略,因地制宜在服务区的规划设计中融入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充分拉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04培育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有效提高经营效益

服务区运营单位需培育或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最大化的展示服务区特色。强化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服务区的信息化水平,扩大服务区影响力,有效提高服务区的经营效益。

结语:开放式服务区蕴藏着很大的市场,需从政策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行业层面推动制定技术标准,建设层面统筹规划,运营层面培育引进专业团队等方面推动开放式服务区建设,让服务区成为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来的“城市会客厅”,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