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红:许昌产业链群发展成势,创新氛围浓厚,诚邀各界共谋发展
大河财立方
2024-11-29 12:47:49
许昌相继出台了多项产业发展政策,每年拿出5000多万元重奖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并通过召开企业家“吐槽大会”,开展政府承诺事项兑现专项行动等,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唐朝金 王宁宁 王鑫 文 马腾飞 洪昊旸 摄影】11月29日,以“共享发展、链向未来”为主题的2024豫粤产业链合作交流对接活动在深圳举行。作为今年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点活动之一,本次活动旨在加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豫粤两地区域深化合作。

活动现场,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淑红进行许昌市的市情推介。她说,许昌有“许君以昌”的美好寓意,许昌不仅拥有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还是一座产业特色鲜明的制造之城、创新氛围浓厚的活力之城。

许昌创新氛围浓厚

创新主体总量位居第一方阵

许昌位居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郑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总面积4979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人,素有“魏都”“花都”“钧都”“烟都”“药都”之称,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之乡。

会上,赵淑红从许昌的区位优势、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工业竞争力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向与会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推介许昌。

交通区位方面。赵淑红表示,许昌距离河南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京港澳、盐洛、兰南等7条高速公路交会许昌,“许郑欧”公铁联运国际班列开行,是中部乃至全国现代物流最便捷的地区之一。

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方面。近年来,许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连续多年实施“创新年”行动,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位居河南省第3位。

赵淑红表示,许昌拥有4家国家级、14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创新主体总量居河南省第一方阵。

同时,许昌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区,创建了省级“智慧岛”2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57个,科技创新孵化平台42个,创新载体平台逐步完备。此外,许昌深化与全国大院名校的对接合作,开展“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持续高效引育创新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663”产业体系特色鲜明

链群发展成势

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许昌拥有38个,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6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烟草及食品、发制品3大优势产业和建材、化工、轻纺三大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633”产业体系。

工业竞争力方面。赵淑红表示,许昌工业竞争力位居河南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72家,已形成装备制造1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以及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煤化工、超硬材料及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钧陶瓷等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我们正在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围绕未来产业的6个区域,打造13条未来产业赛道,推动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赵淑红表示,近年来,许昌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培育10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链群发展成势。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的电源、电机和电控到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充电设施的完整产业链。下一步,许昌正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集群规模和优势,探索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特色产业园区竞相“绽放”

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顾虑

“我们始终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市营商环境居河南省第3位。”赵淑红指出,目前许昌有8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1个现代服务业开发区,获批一个河南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区块链先导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区,2个专业化工园区和超50个可以随时入驻的特色产业园。

其中,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中德(许昌)产业园入选河南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先后吸引德国欧绿保、百菲萨、普赫姆等知名企业在许投资发展,对德签约项目和落地项目均居河南省首位。

与此同时,许昌相继出台了多项产业发展政策,每年拿出5000多万元重奖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并通过召开企业家“吐槽大会”,开展政府承诺事项兑现专项行动等,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

“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各界朋友多来许昌考察指导,领略三国文化神韵,体验良好环境,共享发展机会。”赵淑红表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胸怀,迎四海宾朋到许昌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