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观察 | 存款利率再度下调,银行稳息差需求显现
大河财立方
2024-10-18 13:24:41
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银行面临着如何在稳定负债成本的同时,继续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挑战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10月18日,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再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涵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多种存款产品。从本次调整来看,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达20至25个基点。

这是自今年7月以来,国有大行对存款利率的第二次下调,是银行稳息差与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双重需求持续显现。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延续了近期银行应对净息差压力的趋势。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银行面临着如何在稳定负债成本的同时,继续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挑战。

存款利率下调,政策导向与市场机制的产物。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已更多依赖金融机构自主定价。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以避免市场过度竞争,并通过灵活的政策调整帮助金融机构适应利率波动。这一政策导向下,存款利率已与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挂钩,逐渐形成了灵活的市场化调整机制。

此次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与经济大环境和政策预期紧密相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10月21日可能迎来LPR报价下调,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将随之下调。为应对贷款利率下调对净息差的压力,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以降低负债成本,确保自身盈利能力不受过度影响。10月1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也表示,预计21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

净息差压力与银行稳健经营的博弈。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背后,反映出银行稳息差的迫切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银行净息差为1.54%,处于历史低点,远低于1.8%的“警戒线”。银行净息差收窄,意味着其盈利能力受到挑战,而这对于商业银行保持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本轮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之一是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业内人士预计,此举将导致银行每年减少约1500亿元的利息收入,而9月末的各类存款规模达到299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仅需下调5个基点的存款利率即可抵消部分利息收入损失,但要在更大幅度的贷款利率下调后维持净息差,存款利率可能还需进一步调整10至15个基点。

优化负债结构与管理,是银行应对挑战的重要路径。存款利率的连续下调无疑为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提供了空间,但与此同时,银行如何稳定其存款基础,避免“存款搬家”现象的出现,成为新的挑战。居民和企业的资金流向会更加灵活,银行面临来自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压力。

为此,银行需进一步优化其负债结构,增加活期存款特别是对利率不敏感的核心存款的比重,减少高成本存款占比。这不仅能有效降低负债成本,还能确保在负债端的稳健性。此外,银行需在前瞻性预判利率走势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灵活的政策调整,从而更好地平衡资产端与负债端之间的利率压力。

存贷款利率双向下调,促进实体经济与银行发展。本轮存款利率调整体现了银行稳息差和政策引导的双重需求。随着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接近尾声,各类银行已经在通过存款利率的灵活调整来维持盈利空间。在此过程中,稳健经营的目标不仅有助于银行自身的稳健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长期来看,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也将缓解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存款利率调整作为配套措施,将在为银行减压的同时,为市场的良性运转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事实上,在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而灵活的调整能力将成为其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立足的关键。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