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10月16日消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日前编制了《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数据显示 ,截至9月底,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9000家,“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千家,连续三年保持“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在财政金融支持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到,落实“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持续推进“挂牌倍增”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对获得股权融资的入板企业择优支持。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京证券交易所,提高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审核效率。
用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政策,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优化续贷政策,满足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流动性需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开发“专精特新贷”特色产品,增加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对银行、担保、评估、保险、知识产权专业机构等单独或组合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且贷款发生不良的给予风险补偿。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推广“总对总”业务模式,批量化高效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打造“千亿畅融”企业融资服务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区研究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
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各区对首次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各区利用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或统筹相关资金,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环节的资金引导力度。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到,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实施。鼓励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平台开放仪器设备资源,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优惠服务。优先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
引导高校院所专利技术向专精特新企业供给转化,鼓励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方式获取专利技术。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授权专精特新企业使用科技成果。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到,将培育未来产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大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深化数智技术应用,围绕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方向,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等领域建设一批未来产业育新基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对参与创新技术应用类场景建设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