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发布
大河财立方
2024-10-14 11:45:35
2023年河南市辖区GDP占全省40.1%,全省共有1个特大城市、3个大城市3个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河南城市发展规模现状如何?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如何?10月14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河南省统计局获悉,河南省城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河南GDP为59132.4亿元,增长4.1%,市辖区GDP占全省的比重为40.1%,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

2023年河南市辖区GDP占全省40.1%

河南城市发展规模现状如何?报告显示,2023年末,河南17个省辖市市辖区常住人口达3083万人,比上年增长0.7%,占全省的31.4%。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河南17个省辖市进行界定,全省共有特大城市1个(郑州),大城市3个(开封、洛阳、新乡),中等城市11个(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濮阳、许昌、漯河、南阳、商丘、信阳、周口),小城市2个(三门峡、驻马店)。《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构建“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节点”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的空间格局。

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如何?报告显示,2023年,河南GDP为59132.4亿元,增长4.1%,市辖区GDP占全省的比重为40.1%,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市辖区人均GDP为77249元,是全省的1.3倍。财政实力小幅提升,市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4.7亿元,增长1.7%,市辖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68元,增长1.1%。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5元,增长4.5%。

综合质效提升是各地共同发展的结果。郑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战新产业“勃兴”,以集聚超聚变、昆仑、阿帕斯、浪潮等人工智能企业催生未来产业之花,着力建设新能源汽车之城、算力之城、量子之城、人工智能之城、传感之城、软件名城等。洛阳坚持做大做优农机装备产业链等优势产业链,前瞻布局裸眼3D、量子技术、“沉浸式影院”,打造元宇宙产业集群等未来产业链。濮阳前瞻布局氢能、人工智能两大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个支柱产业。

郑洛新自创区集聚全省60%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创新能力方面,R&D经费投入屡创新高。报告显示,2023年,河南共投入R&D经费1211.66亿元,比上年增加68.41亿元,增长6.0%,连续三年超千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2.05%,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科技成果量质齐飞,2023年,有效发明专利数83127项,增长23.8%;科技成果登记数3843项,增长59.5%;市辖区技术合同成交额633.2亿元,增长40.0%,占全省的46.3%,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

郑洛新自创区作为河南创新高地,培育、集聚了全省60%的国家级创新平台、61%的高新技术企业、50%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持续领跑。郑州2023年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新组建了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5家省实验室,成功引进94名顶尖人才和1566名高层次人才,在郑院士人数84人;有效发明专利数近4万件,接近全省1/2。洛阳2023年R&D经费投入强度达3.47%,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此外,河南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报告显示,2023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1%,市辖区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河南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逐步增强,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城乡融合发展和城市互补发展。河南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形成覆盖全国4亿人口的“2小时经济圈”,郑开(兰考)、郑港间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通行,郑许市域铁路开通运营等,为河南城乡融合和城市互补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河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8年的2.30缩小为2023年的2.01。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城市自身协调发展。2023年,市辖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收入比为1.8,提升0.1;市辖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26亿元,与GDP之比为51.5%,提高1.8个百分点,为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财力和经济支持,推动城市各方面、各环节协调高质量发展。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