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首份ESG尽调白皮书发布,个别车企违法供应商比率超20%
大河财立方
2024-09-27 18:21:53
违反消防法和安全生产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主要ESG风险。此外,个别汽车制造集团在供应商管理上存在合规性挑战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9月26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中汽数据获悉,作为汽车行业首份ESG尽职调查白皮书,《汽车行业的可持续之路:ESG尽职调查揭示的风险与机遇(2024)》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已正式发布。

白皮书由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碳)组织编写。根据白皮书,2019年至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ESG风险数量逐年攀升,环境类违法情况增长超3倍,社会类违法情况增长近5倍。从汽车供应链ESG尽职调查风险指数来看,共有25家汽车制造企业被认定为低风险水平。

违反消防法和安全生产法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主要ESG风险。此外,个别汽车制造集团在供应商管理上存在合规性挑战。

车企供应链尽调“摸着石头过河”

ESG,由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三个单词首字母组成,是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全球对ESG问题的关注不断增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欧盟通过了一系列供应链尽职调查相关法规,如《企业可持续报告发展指令》(CSRD)、《电池与废电池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单方面将指定的人权和环境标准作为涉欧经贸的前提条件,提高了供应链准入门槛。

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ESG管理先进的汽车企业率先探索开展供应链尽职调查,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大部分汽车企业供应链尽职调查工作尚处于空白。

大河财立方从白皮书了解到,基于汽车产业链ESG风险预警平台(ACR,http://www.esg-risk.com/,下同)数据,白皮书先行选取其中63家汽车制造企业及其各级供应商(共2.6万家)进行分析,发布“2024年汽车供应链ESG尽职调查风险指数”,以“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呈现企业风险等级。

白皮书系统地梳理了汽车行业供应链ESG尽职调查风险现状:在过去5年中,汽车行业环境风险显著增加,增长了超过3倍。社会风险在此期间增长了近5倍,相比之下,治理风险在5年间相对稳定。

个别车企供应商管理存在合规性挑战

白皮书针对首批63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展ESG风险表现分析以及供应链ESG尽职调查风险指数分析。

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大约14.7%的汽车制造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其中70%的汽车制造企业只有1条违法记录。

不过,上述63家汽车制造企业在近三年内供应链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的ESG违法供应商占比集中在12%左右,行业平均水平为12.5%。

个别汽车制造集团在供应商管理上存在合规性挑战。其中,魏牌新能源违法供应商比率最高,达20.97%;长安马自达、江铃控股以及奇瑞捷豹路虎等企业,违法供应商比率也都超过15%。

图:整车企业供应商风险占比排名前二十(由高到低),来源:白皮书

基于汽车产业链ESG风险预警平台,白皮书对首批59家主要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以及1081家电池零部件供应商,如春兴精工、卡斯特铝等存在的ESG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在2021年至2023年,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及动力电池零部件供应商的ESG风险数量呈现出显著变化。环境风险数量总体波动较小,但社会风险数量显著上升。

在这些ESG风险中,违反消防法、违反安全生产法、违反税法、违反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以及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成为发生频率最高的五大风险类型。

图:动力电池制造企业ESG风险类型统计,来源:白皮书

白皮书还对首批102家主要电机制造企业及487家电机零部件供应商、首批34家主要轮胎制造企业及403家轮胎零部件供应商进行ESG风险分析。

2021年至2023年,电机制造企业、轮胎制造企业ESG风险中的社会风险数量显著上升,在这些ESG风险中,违反消防法、违反安全生产法、违反税法为两类企业发生频率最高的三大风险类型。

汽车行业ESG尽调,挑战和机遇并存

格局研究所联合创始人、汽车首席观察员贾智超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车企重视ESG,既有出海的外在要求,也有内控的现实需要,ESG已经不再是车企的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然而,不少企业在实施供应链尽职调查时,面临标准法规了解不透彻、重视程度不充分、开展意愿不强烈等挑战。白皮书显示,尽管一些ESG管理先进的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供应链可持续尽职调查,却受数据的全面与可靠性、供应链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开展困难重重。

挑战的另一面,是发展机遇。根据白皮书,开展汽车行业ESG尽调,有利于企业吸引可持续投资、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构建企业合规发展体系、拓展国际市场与资源。

贾智超认为,车企搞ESG,不能光想着做好ESG报告就万事大吉了,要从整体战略层面,将ESG理念转化为公司章程。

中汽碳方面透露,接下来将加大ESG尽调风险研究工作,建立本土化的汽车行业ESG尽调标准,引导企业提升ESG水平,支撑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道路车辆 整车产品供应链尽职调查实施指南》标准建设,为企业提供ESG尽调实施提供指引。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分享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