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2021年9月,河南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发区改革。为深入挖掘河南在开发区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实践、发展成效,7月24日起,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大河财立方推出“河南开发区改革实践”系列报道,直击一线,探访3年来河南开发区改革的新成就、新发展。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是中国尼龙城的核心区,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通了一条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形成了涵盖上游原料、中间体到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截至去年底,入驻企业78家,实现产值近400亿元。
据介绍,近年来,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加大择商选资力度,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群最大、产业生态最优”产业新城。其中,尼龙66产业方面,加快实施年产15万吨己二胺、20万吨尼龙66切片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18万吨己二酸填平补齐项目,继续扩大产业规模优势;积极推进神马股份“退城进园”暨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力量。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汇聚创新发展要素,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了产学研用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了己二腈、氨基己腈、对位芳纶等尼龙产业的关键技术,打破行业技术垄断。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作为全省首批建设的10家产业研究院之一,建成了尼龙纤维全流程实验室、尼龙工程塑料全流程实验室、中间体联合实验室三大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中试熟化和产业化系统加快推进。此外,注重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研发平台“双倍增”工程,助推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研发出原创、颠覆性产品。持续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及时跟踪掌握库内企业情况,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外,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开发区完成“三化三制”改革,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组建了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服务团队,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招商项目的职能更加聚焦。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