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如何有效推进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如何破解资产整合与利息偿付难题?这是城投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
7月19日下午,2024年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沙龙在郑州举行。中建政研研究院副院长中原分院院长吴智勇,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高级董事、资深研究员吴志武等多位城投专家相聚在中建政研研究院中原分院围绕相关问题分享交流。
“业务模式重构”为城投转型的重中之重
在中央“一揽子化债”等政策背景下,“控增化存”政策基调仍将长期延续。高压之下,城投公司的存量有息负债化解和利息偿付普遍面临较大困难,亟待破解。
“城投公司无论是从阶段性使命,还是中长期发展的视角去看,都要至少选择一个或培育一个产业主体,按照‘335’指标的要求推动市场化转型。”吴智勇表示。
吴智勇提出,当前五大因素倒逼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一是剥离单纯融资职能,压减融资平台公司数量。二是顺应政策及监管要求,寻求融资突破。三是土地财政换挡转型。土地整理、公共基础设施代建业务无法对城投公司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形成支撑。四是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五是国有资本向“三个集中”的发展战略。上述五个方面决定了市县城投公司如逆水行舟,不转则退,债务风险骤增。
“针对上述现状,需要在摸清当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对业务模式进行重构:依托产业链向上探索介入,可发力产业金融、贸易供应链、规划设计、乡村振兴、产业园运营、房地产开发、城市运营、文化旅游等板块业务。”吴智勇说。
吴智勇认为,业务模式重构是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重中之重,要改变目前城投的资产公益化、功能融资平台化、产业空心化和运作行政化,以业务做实为切入点,完成现代企业实体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型。
“资产整合”是推动城投转型重要手段
以主体信用评级的视角,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高级董事、资深研究员吴志武指出了城投公司市场化、产业化转型的四大方向:一是城市综合运营主体,通过对区域内公用事业等资源进行整合,转为公益类城市综合运营国企;二是产业经营类国企,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方式涉足产业经营,遵循市场化竞争,转为经营类国企;三是园区服务运营商,从承担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转为园区运营服务,并可借助产业资源优势提前介入拟上市企业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四是金融类控股平台企业,通过设立金融子公司,或者参股、控股金融企业,转型为金控集团。
吴志武强调城投公司在由基建平台向园区管理运营平台、产业控股平台、文旅平台、金控平台的转型过程中,企业的城投属性是递减趋弱的。不要盲目跟风去为了转型而转型,一定是建立在依托政府区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去转型发展。
“资产整合是目前推动城投转型的重要手段,除了实现市场化转型外,城投资产整合还有提升资产实力、信用评级等诸多目的。可以说,做好资产整合是城投公司市场化与产业化转型的根基。”吴志武表示。
此外,在会议交流环节,30余家城投公司负责人还围绕城投公司产业化转型中的产业化主体打造、资产整合、业务模式构建、“335”指标结构、存量有息负债化解、利息偿付、资产盘活等城投重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