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产业年产值超300亿元、观赏鱼年产5亿尾以上,镇平因“无中生有”出圈|富民产业调研行⑭
大河财立方
2024-07-05 17:27:01
这里不产玉,却是“中国玉雕之乡”,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了40万人。镇平也不是水乡,却有“中国金鱼之乡”的称号,年产观赏鱼5亿尾以上……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镇平产业独特且出圈。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 通讯员 黄灿辉 文图】镇平的两大富民产业,都有“无中生有”的特点。

这里不产玉,却是“中国玉雕之乡”,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了40万人。镇平也不是水乡,却有“中国金鱼之乡”的称号,年产观赏鱼5亿尾以上……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镇平产业独特且出圈。

玉雕加工闻名全国

玉产业年产值超300亿元

镇平不产玉,却以玉产业闻名全国,这是因为镇平有能工巧匠,玉雕加工造就了这里玉产业的蓬勃态势。镇平玉雕成于夏商,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今,让镇平得名“中国玉雕之乡”。

镇平的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以下简称大师园),因大师级工匠集聚于此而有特色。大师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入驻共计40余位雕刻大师,其中包括郭文安、魏玉忠、张红哲、张保国、刘国皓等多位全国知名的大师。大师园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30余位省级以上的玉石雕刻大师在此设计创作,并能够提供至少4000多个高端玉雕工艺人才的学习、就业、深造的机会。

走进一处玉雕大师工坊里,工匠们正细心雕琢着手上的玉石,各类花鸟人物形象,被细致呈现。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不少工匠都是90后。而工坊的另一侧,直播电商进行得如火如荼,主播身着旗袍手摇扇,逐一向镜头展示手镯、项链、耳坠等产品,5000多元的玉镯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这些也是镇平县玉产业的优势与典型做法:建设玉雕人才队伍,发力网络直播带货。

据了解,目前,镇平县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玉石雕刻大师2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2人、玉石雕刻大师327人,高级技师66人,技师32人,更有数万熟练雕刻技工和各类人才。技艺传承,给了玉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镇平通过设立初级培训班和南阳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种方式,为镇平玉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

随着直播电商的迅猛发展,镇平抢抓风口,网上直播卖玉已成为镇平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除了大师园,石佛寺镇玉器市场凭借丰富的产品和多价格带的选择,也在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台的直播、网店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镇平玉雕加工遍布全县16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其中专业村50个,玉雕专业户近1.5万户,县内拥有十大玉雕专业市场,各类玉雕精品门店、摊位3万多个,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超300亿元,形成了玉料买天下、玉人走天下、玉器卖天下的大产业。

年产观赏鱼5亿尾以上

锦鲤游出富民路

夏日正午时分,侯集镇长彦观赏鱼文化产业园的养殖池塘,水面看似一片平静,但当洒下一把鱼饵,一池的观赏鱼就会跃到水面抢食儿,热闹一片。

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养殖的观赏鱼品种多样,一尾鱼的销售价格从几百到上万元的都有。“这个叫昭和三色锦鲤。”上述负责人介绍,“同样一个品种,黑、红、白斑纹分布面积不同,价格都不一样。”

侯集镇的观赏鱼养殖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2003年,侯集镇被授予“中国金鱼之乡”的称号。发展至今,这里观赏鱼养殖水面已达1万余亩,观赏鱼品种300多个,年产观赏鱼5亿尾以上。

一尾鱼,游出富民产业。侯集镇党委书记王锋介绍,全镇行政村28个,近80%村都从事观赏鱼养殖,其中向寨村面积最大,全村养殖水面1600余亩,养殖户数占全村总户数80%以上。通过向寨村辐射带动,周边张林镇、郭庄乡、杨营镇等乡镇观赏鱼养殖的发展。“镇上现有千亩观赏鱼文化产业园1个,养殖合作社12个,观赏鱼电商直播基地112家,从事观赏鱼养殖300余户,产业从业人员4000余人。”

与玉产业一样,乘着电商的东风,近两年侯集镇观赏鱼的电商销售扶摇直上。2018年起,侯集镇通过建强一支电商队伍、培育一个孵化基地、打通一个物流渠道等方式引领,总结、沉淀出了“1+2+2”的“金鱼销售模式”(1个月的全面培训、2个月的深度孵化和2个月资源整合),累计培训3000余人,培育电商带头人75人,比传统养殖亩均效益提升40%以上。

记者了解到,侯集镇开设的电商服务点,可实现一小时电商开户与基础知识普及,镇上电商活跃店铺达到了400余家,日均销售万余单,观赏鱼电商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探索“玉+”途径、加大产业包装力度,

产业升级有方向

除了玉和观赏鱼产业,镇平还是“中国玉兰之乡”,玉兰种植规模5万亩,是国家级玉兰良种基地。也是“中国面食文化之乡”,其中,想念食品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2年,想念食品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2.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则达到1.03亿元。镇平食品产业以平原8个乡镇为主阵地,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农场”的链式发展格局……镇平玉、鱼、花、面“四张牌”,逐步在全国打响。

但不同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也不同。以玉产业为例,由于玉产品的认知门槛较高,C端消费者对专业市场的规范性期望也更大。同时,如何把玉雕技艺与文旅文创等产业融合,通过“玉+文创”“玉+特色旅游”“玉+文化”“玉+智造”等多种途径,创造出更贴近年轻消费者喜好的产品,也需要相关部门引导,更需要从业者们探索、实践。

观赏鱼产业也存在有规模无形象、产业竞争力不强、专业技术人员少等现实挑战。“同样的鱼,换到苏州有造景、有设计的养殖基地去,售价就能翻倍。”一养殖基地负责人提到,“观赏鱼买家们有自己的圈子,因此咱们产业的包装和宣传非常重要。”

人才建设方面,侯集镇正在加大培育乡土人才力度,培养一批熟悉本地情况、具备实用专业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围绕特色产业急需人才,常态向在外优秀青年、网红博主、种养大户、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和“四新”人才等推介镇情村况,“筑巢引凤”打造人才回归创业凹地,为推进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注入源头活水。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