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据工信部网站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问答,要探索形成“车路云一体化”投建运新型商业模式。明确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商业化运营主体,鼓励探索国资平台、车企、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主体投资共建、联合运营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商业模式。
7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伍浩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入推动5G规模化应用。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强化宏观指导、前瞻谋划和有序布局,构建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相关政策和规划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7月2日,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表示,将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数字赋能新引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一体推进技术攻关、迭代应用、生态培育,夯实数字经济技术底座。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新赛道,打造标志性产品,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此外,将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经济发展倍增器。聚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通信设备等发展水平,加快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拉开帷幕。会上正式发表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宣言》指出,深感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潜力,认识到人工智能正在引领一场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人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安全和伦理方面。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其中提到,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7月3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发布《2024年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2024年全省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年增长达25%以上。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培育大数据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家、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5家,培育30个以上行业领先的大数据产业创新平台。数据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上架数据产品和服务超1500个,交易额突破15亿元。
食品产业是漯河市的主导产业,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1/5、全国的1/50。“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一点,已经成为漯河和当地食品企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对于任何城市来说,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抢滩布局,都意味着集聚了未来发展的先手优势。正是看到了这点,漯河举全市之力打造了“一号创新工程”——中原食品实验室,构建起“顶天立地”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乘势而上。已然站上第一方阵的开封,如何布局文旅产业链,做好“文旅+”这篇大文章?
答案是——新质生产力的挖掘与赋能。
夯实文旅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建设。开封挂牌成立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基地(开封)、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封工作站、开封市宋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四家机构。新组建开封市文化和旅游产业专家库,入库专家77人,为开封文旅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今年全国两会,“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开启快速发展模式。而从2020年起,鹤壁已开始谋划布局商业航天产业,短短4年间,在鹤壁科创新城里,从卫星制造到应用服务,这里的商业航天产业从无到有,如今正开足马力驶上发展“快车道”。
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上“落地生根”,就要形成“从0到1”和“从1到100”的“接力棒”。为持续优化商业航天产业生态,鹤壁市创新“政府引导+平台运作+龙头带动+基金引领”的系统化招引模式,设立首批4亿元的卫星互联产业基金,大力支持卫星研发生产、载荷及零部件制造、卫星测运控服务、空天数据应用等项目。同时,抢抓省科学院鹤壁分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落户之机,成立河南卫星产业研究院,为产业发展再添“最强大脑”。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接受采访时表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让真正好的创新成果在市场上以新的方式创造价值。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用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产出,创造更大的价值。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表明,真正能源源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就是科技创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但它的使用权在人手里。任何创新成果,只要能够在市场上有需求、有销售,都是在以新的方式创造价值,都是好的创新。
在7月4日下午举行的“2024 WAIC 长三角协同创新AI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由长三角国创中心发起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未来,联合体将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融合与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各行各业龙头企业的交流互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创新与成果转化,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7月2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会议指出,要完善低空经济产业设施配套,抓好“设施网”建设,提升软件配套服务能力,建立统一综合管理平台,完善空域开放协调机制,提升“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能级,形成各方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合力。要开放应用场景,加大商业化试点和规模化运用,推动“小众试点”变为“大众体验”,培育“低空+”新消费场景。要引育领军企业,抢抓市场新机遇,支持大中型无人机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制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天空之城”。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